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秘书专业00509机关管理自考复习资料

00509机关管理自考复习资料

机关管理,第一章绪论一、机关,本书一般泛指社会系统中专司管理,2.功能:(1)发动功能、(2)控制功能(也称管理功能)、(3)代表功能,(1)机关必须以不可缺少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2)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这是使机关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力的保障,(3)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4)机关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大范围:(1)国家机关

机关管理

第一章绪论 一、机关

1.含义:字面含义即发运和控制的意思。本书一般泛指社会系统中专司管理,具有较稳定隶属关系,有相应职能和权限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包括企业与画业单位的以决策、辅助、执行及事务客理为职能的各类各层组织实体。

2.功能:(1)发动功能、(2)控制功能(也称管理功能)、(3)代表功能。 3.构成要素:

1)机关必须以不可缺少的社会管理功能为组构依据; (2)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组织原则构建,这是使机关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力的保障;

3)机关的构建必须取得合法的地位,被授予法定的权限,能代表相应政权、政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在其所辖范围内行使权利,并且有开战独立活动和处理各种事项的能力;

4)机关必须由领导人或领导集团与若干相对稳定和精干的机构及工作人员组成。 4.分类体系:

大范围:(1)国家机关、(2)政党、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机关;(3)企业单位所设立的机关。 不同角度分:

1.职权和管理范围: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工作性质和作用:A行政中枢机关(首脑机关核心);B行政职能机关;C行政辅助机关(综合性、专业性、政务性、事务性)

3.实施任务时间长短:A常设机构;B非常设机构。 (4.组织形式:A独任制;B合议制;C混合制。

5.机关活动基本原则:(1)目标重合原则;(2)逐级控制原则;(3)信息畅达原则;(4)效率卓著原则。 二、管理

1.定义:是一种高度科学化、组织化的活动。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

2.基本要素:(1)管理者(主体);(2)管理对象(客体);(3)保证管理在管理对象中发生作用的手段、技术和方法和物质载体。

三、机关管理 1.定义:是以机关为对象的管理,是以全面提高机关效能为目的,对机关内部核心事务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的活动过程。

2.特性:(1)综合性和整体性;(2)事务性和程序性;(3)时效性和服务性;(4)技术性和操作性。

3.基本原则:(1)系统和整体的原则;(2)忠诚和服务的原则;(3)质量和时效的原则;(4)集中统一和分工协作的原则;(5)简化与规范的原则;(6)成本控制与追求效益的原则。

4.其职能:(1)决策与计划;(2)组织与用人;(3)指挥与控制;(4)协调与教育。

5.特点:(1)政治性与保密性;(2)权威性和服务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科学性与时效性。 6.基本任务:

1)为事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 (3)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基本的财务保证;

4)为机关职能活动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时间资源;

5)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创造条修的,充分利用、有效维护信息资源,使信息流通过程有序、顺畅、有效,做到信息畅达

7.作用:在于使机关内部事务及事务活动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发挥,并使这些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动过程达到最佳状态。(机关管理三大职能:监督、控制、协调)。

1.与管理学的关系:是管理学的分支

2.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是其组成部分或分支,但存在差异

3.与组织学、秘书学等学科的关系:为机关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六、本教材研究机关管理的内容:

1.总论;2.机关管理系统;3.机关管理规则;4.机关管理对象;5.机关管理过程;6.机关管理方式;7.机关管理的效率和机关管理改革。

七、研究机关管理理论的方法:

1.理论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实证和案例研究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机关管理环境 一、机关管理环境

1.概念:指影响机关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机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2.对其的不同认识:(1)消极的对待环境;(2)掠夺的对待环境;(3)协调的对待环境。

3.相关因素:(1)对机关管理的各项管理功能而言;(2)对机关管理活动而言;(3)对机关管理的目标而言;(4)对机关管理的基础而言。

4.特征:(1)相关影响性;(2)系统结构性;(3)动态变异性。 5.机关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提供机关管理资源;

2)环境制约机关管理行为(体现在:阶级取向上;行为方式上;管理效果上)

3)环境表征机关管理成效(了解现实成效;了解不足和问题;预测发展变化)

4)机关管理对环境的适应与反应。 (5)机关管理对环境的优化与干扰。 (6)科学理智的处理机关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二、机关管理的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

1)相关的宏观环境;对机关管理方向的选择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2)中观行业系统环境;对机关管理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及竞争对策措施计划的制定、妥协处理机关外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3)微观内部环境。直接影响机关管理流程、制度、管理行为及运作秩序和效率。

2.宏观社会环境:(1)国际环境;(2)国内政治经济环境;(3)科技文化教育环境。 3.中观行业环境:(1)地区环境;(2)行业系统环境。 三、机关管理的人文环境 1.人文环境内容的广泛性:

1)从宏观要素看,民族历史文化环境对机关管理活动存在不同的影响;

2)从中观要素看,地区和行业人文要素对其区域内行业机关管理的影响更为具体;

3)从微观要素看,机关内外的具体人文环境要素的影响是直接的、举足轻重的。

2.人文环境要素的渗透性:(1)渗透到决策领域;(2)渗透到执行领域;(3)渗透到机关管理的各种关系中。 3.人文环境优化的综合性 四、机关管理的技术环境

1.概念:指的是影响机关管理活动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技术发展及应用状况。 2.体现在:

1)机关管理决策的技术水准(对前沿技术的认知程度;对本机关技术环境要素合理配置的程度;决策中应用先进技术的有效程度)。

2)机关管理举措中的技术含量(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与运作技术;物流管理数据分析与控制技术;能量流管理系统控制技术)。 (3)机关管理操作中的技术手段与设备 五、机关管理的生态环境

1.概念:指影响机关生存发展的一切生态因素的总和,包括机关人员构成及其更新活力、体系规范、价值取向、组织气候、功能结构、整合程度、运作机制、发展创新意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沟通的有效程度、自我调控能力,及其构成和机能有效新陈代谢的活力等。 2.需注意方面:

1)与时代的契合程度决定其生态状况(类型:井蛙式自满生态;秋虫式自悲生态;封闭式无序生态;蚕茧式自我束缚生态) (2)机关生态平衡影响其功能(注重:机关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机关生态的调适;机关生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机关生态代谢影响其创新(科学有序代谢,富有创新成效;无序代谢,创新力减弱;代谢迟缓,创新力衰退;代谢停滞,创新力枯竭)。

4)机关领导核心的生态影响整体发展(领导班子生态,影响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影响机关管理各部分的正常运转;对全体机关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直接影响。)

第三章机关管理组织 一、机关管理组织

1.概念:指在特定的机关管理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机关管理目标,发挥法定的机关功能,体现其组织意志,经过科学设计、权责分配、职能分工,所构成的运作系统或管理结构模式。 2.机关管理组织透视分析:(1)从静态观察;(2)从动态观察;(3)从生态观察;(4)从心态观察。

3.机关管理组织的作用:(1)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的决策指挥作用;(2)机关的有机联系和整合作用;(3)机关的指导、规范作用;(4)满足组织成员心理需要的作用。

4.机关管理组织理论的发展:(1)以效率为中心——2)以人为中心——3)注重激励——4)融入多学科理论。 5.以人为中心理论:(1)注重思想交流;(2)互相影响、互相激励;(3)强调上下一体化;(4)内外并重;E提高自由度。 6.注重激励的管理理论:(1)注重权责分担;(2)强调协同一致;(3)由静态的权责分配体系发展到强调机关士气。 7.融入多学科理论:(1)融入军事组织理论;(2)融入生物组织理论的知识;(3)引入机械组织理论。

8.构建原则:(1)精干合理原则(基本);(2)整体效能原则(基本);(3)管理幅度原则;(4)协调一致原则。 9.运转原则:(1)管理回路原则;(2)适应性原则;(3)法治原则;(4)目标统一原则;(5)权责相称原则。 10.改革原则:实事求是

11.构建依据:(1)程序中的依据;(2)机关内部分工的依据;(3)内部合作的依据。 二、机关管理组织的结构

1.概念:指其内部各种管理部门排列组合的方式。具体包括机关模式、规模、层次、幅度、密度等,也包括机关内部成员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结构。

2.结构设计步骤:(1)确定机关目标;(2)明确机关的职责;(3)规划整个机关的整体框架和工作流程。

3.结构类型:(1)直线型与职能型结构;(2)复合型机关结构;(3)阵矩型机关结构(又称目标——规划机关结构) 4.机关内设机构类型:

1)领导机构:(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次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2)辅助机构 (3)执行机构

第四章机关管理保障 一、机关管理(三大保障:法律保障、监督保障、后勤保障) 二、机关管理的法律保障 18世纪,欧洲,有了行政法规 1.内容:

1)行征管理法规(目标和依据可分为:执行性行政管理法规;补充性行政管理法规;自主性行政管理法规)。 (2)行政法规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法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 2.类型:

1)管理程序的环节分: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诉讼法。

2)部门和内容分:经济行政法、文化教育及科技行政法、军事行政法、等。

2)不同作用分: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

3.法律的约束力表现:(1)约束机关职能活动遵从规范;(2)约束机关组织的构建;(3)约束机关管理行为(民主化,以法律为保障;科学化,遵从法律规范;效率化,遵从法律规范为前提)。 4.机关的法律责任:(1)执行法律的责任;(2)保护人员权利的法律责任;(3)补偿赔偿的法律责任;(4)尽职尽责的法律责任。 三、机关管理的监督

1.监督:指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社团体及人民群众对机关管理活动的监察与督导。

2.任务:发现和纠正机关管理活动中的失误与偏差,保证机关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主体:党的各级组织和国家权力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普通公民。

4.职能:预防性职能;补救性;完善性;参与性;评价和促进性;情报性;教育性;廉政建设功能。

5.原则:(1)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民主集中制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3)监督过程连续性原则。

6.过程:制定监督计划——考察评价——实施监督控制 7.内容:A人民监督;B社会监督;C舆论监督。 四、后勤保障

1.基本任务:合力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管理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 2.机关财务管理: 需做到:

1)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资金; (2)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3)定期检查分预算执行及财务活动情况;

4)实行会计监督;

5)按照规定妥当保管财务档案;

6)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 内容:现金管理;会计报表管理;经费预算决算管理;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

3.办公用品管理:办公用品采购;办公用品的保管;办公用品的发放。

4.办公环境管理: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照顾室内的通风采光;空间管理。 5.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1)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开;

2)成为独立实体的基础上,机关内部的后勤服务机构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内;

3集体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在机关后勤管理中推广。 (4)机关基本上不再直接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人生活服务。

第五章机关管理制度 一、机关管理的制度体系 1.生产基础:

1)机关管理实践是机关管理制度产生的沃土;

2)任何机关管理制度的产生,都有着确定的机关管理的功利目标,都要为机关有序管理,提高机关管理效率,实现机关管理目标服务。

2.作用范围:机关管理制度是机关活动的原则。它必须影响并规范机关管理活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全部成员,必须作用于机关对内外管理及交往的一切活动。 二、机关管理制度

1.基本特征:法律的从属性,层次的配套性,功利的目标性,范围的确定性,具体的操作性,时代的发展性。 2.结构:

1)统领性机关管理制度结构;

2)纵向机关管理制度结构(具有层次的承接性;整体的目标性;在具体运作中由上而下具有领属性,由下至上具有从属性)。 (3)横线机关管理制度结构:(具有业务活动的专指性;具有机关的整合性,具有互相协调性;对机关领导工作制度的从属性)。

3.制定原则:实践需要原则、法治规范原则、权威性原则、强制与激励原则、教育引导原则。

4.制定程序:充分的调差论证、适时作出制定的实践、制度内容的设计、制度系统论证、制度批准执行、制度实施的宣传教育。

5.实施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依据;(2)机关管理职权依据。 6.实施过程:试行阶段;补充完善阶段;稳定实施阶段。 7.制约因素:环境制约因素;意识制约因素;机关运作习惯的制约;目标差异的制约;领导者思想及行为的制约。

8.修改原因:时代发展的促动;制度存在的不足;机关发展的要求。

9.修改过程:客观分析;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依据;发挥民主;对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经法定程序。

第六章机关管理程序 一、机关管理程序

1.概念:指为实现机关功能目标而对机关各运作环节、工作事务过程、办事流程作的有序安排,体现机关管理规律的稳定步骤系列(编制、实施、调整、更新)。

2.构成要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权责因素;事项因素。 3.类型:

1)工作性质分:A综合办公事务管理程序(特性:整体运作性;全面有序性;协调配合性;影响的普遍性)。B专项业务管理程序 (2)出现几率分:经常性事务管理程序;随机性事务管理程序 (3)所起作用分:决策管理程序;执行管理程序;信息反馈程序;总结评估管理程序。

4)机关管理要素分:计划程序、组织程序、指挥程序、协调程序

5)法定效用分:强制性程序;选择性程序

6)职能分:人事管理程序;财务管理程序;生产管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成本管理程序;等。 (7)效力范围:内部程序;外部程序

4.功能:规范功能;系统运作功能;控制功能;抗干扰功能;整合功能;保障功能。

5.设计的基本要求:目标一致;系统规范;环环相扣;制约明确;有机整合。

6.设计的主要内容:

1)按机关管理事务客观发展规律,设计其管理流程; (2)按流程及流程内各环节,配置权责,规范权责关系,确定各管理程序、各环节活动的职能活动的范围、地位和作用; (3)设计纵横协同关系和承继关系;

4)设计程序的规范机制,即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程序运作标准体系。

7.设计的步骤:设计内容的确定;设计要素的确定;设计原则的

8.机关管理程序的确定:规范实施,构建实施过程的科学调控系统(必须以机关领导层为调控中枢,要设计与个管理程序互相匹配的计算机程序系统),9.机关管理程序的改进:功能性优化,第七章机关人事管理一、机关人事管理,1.意义:机关人事管理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机关人事管理有助于社会发展,机关人事管理是合理开发、使用人才的重要保证,二、机关人员的编制及分类(编制及分类是机关人事管理依据与基本出发点),

确定;程序草案的设计;程序的分析与论证;程序的试行;程序的确定和制度化。

8.机关管理程序的确定:规范实施;程序实施自由度的把握;实施效果的反馈;构建实施过程的科学调控系统(必须以机关领导层为调控中枢;必须有全面系统的监测体系;要设计与个管理程序互相匹配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9.机关管理程序的改进:功能性优化;结构性调整;整体性重构。

第七章机关人事管理 一、机关人事管理

1.意义:机关人事管理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机关人事管理有助于社会发展;机关人事管理是合理开发、使用人才的重要保证。

2.内容:进、管、出。考试任用工作;考核工作;培训工作;人才流动工作;奖励和奖惩工作;工资福利工作;退体后的养老金工作。

3.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

二、机关人员的编制及分类(编制及分类是机关人事管理依据与基本出发点)

1.编制制度: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

2.分类步骤:进行调查研究;职务区分;职位品评;编制职级规范;制定修改法规予以实施。

3.分类:薪给分类制(英、法);职位分类制(中、日、美) 4.任用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聘用制、考任制 5.机关人员的交流: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6.辞职具备条件:

1)辞职应是机关工作人员自愿的行为; (2)应写出书面申请;

3)必须经任免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其他手续; (4)经过培训的人员,未满规定服务年限的辞职者,应适当偿还培训费;

5)对关系国家安全和机密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辞职,须慎重研究。未经批准,不得辞职。 三、机关工作人员考核 1.内容:德、能、勤、绩 2.种类:

1)考核内容分:工作成绩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工作能力考核、经历学历考核、性格考核。 (2)考核时间分:定期常规考核、不定期特别考核。 (3)考核的集中程序分:集中考核、分散考核、集中分散相结合考核。

4)考核目的和用途分:例行考核、晋升考核、转正考核、转换考核、评定职称考核。

5)根据考核对象划分:行政人员考核、科技人员考核、管理人员考核、领导者考核。

6)根据考核主体划分:上级考核、自我考核。

7)根据考核标准的设计方法划分:绝对标准考核和相对标准考核。

3.方法:个人判断考核法、人表人物比较法、序列法、分定考核法、相对比较法、工作标准法。

4.奖惩原则:奖惩必须分明,公平合理;奖惩必须以考核为依据;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奖惩必须及时,注重时效;奖惩要与教育相结合。 5.培训的意义:

1)机关人员培训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加强机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趋势。

3)机关人员培训是改善我国机关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 6.培训的原则:

1)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培训和使用相一致的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定向培训和配套培训相结合的则原。 7.培训的方式:

1)多层次。普及性培训;提高性培训。

2)多形式。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自学;留学;配助手、带徒弟。

第八章机关信息管理 一、机关信息

1.信息特征:客观真实性、多变性、可传递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

2.机关信息特征: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内部性。 3.机关信息作用:

1)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为实现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二、信息网络

1.概念:也称信息网、信息系统,就是由一个主管部门或信息中

心领衔,将若干个信息点通过传输渠道有机地联系起来,各信息点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部门或信息中心输入或交换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大的信息网。

2.必备条件:信息点、信息人员、传输手段、信息刊物、工作制度。 3.传输手段:

1)按信息流向分:单向传递;双向传递;反反馈传递。 (2)按信息流程分:邮政投寄;专人传送;无线电传递;计算机联网等。

4.健全信息网络的基本要求:(1)体系完整(纵向、横向、延伸、扩散分支系统)。(2)反应灵敏。

5.系统的设置:按行政序列设置;按行业管理系统设置;按经济区域设置;按特殊行业和特殊区域设置。 三、机关信息

1.收集渠道:信息网络;信息渠道;调查渠道;媒体渠道;信访渠道。

2.收集内容:(1)纵向信息(上级的信息;机关内部和下属单位的信息);(2)横向信息(国际信息;社会信息)。

3.信息处理:(1)信息的筛选:登记、分类;(2)信息的综合;(3)信息的编辑。

4.信息的综合的要求: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四点规定,即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和较高参考价值; 步骤:充实内容;综合分析;提出意见。

注重:把握、消化初级信息;要确定一个好的立意;要注重谋篇布局;要讲究标题的制作。

5.信息刊物特点:篇幅短、文字精、条目多、内容新、间隔小。 6.信息稿件的修改:(1)表述不够清楚;(2)内容不够完整;(3)利用的事实不够准确;(4)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进行摘录;(5)篇幅较长,需进行压缩;(6)有溢美之词,需进一步加工提练。

修改程序:看、改、查。(通读、修改、审读) 7.传递方式:

1)文字信息的传递(机要交换;传真电服;密码电报;绝密、紧急材料,专人速递)

2)语言信息的传递(电话;面谈)

3)不同的流向信息(单向主动传递;多向主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反向相互传递) 8.存储方法: (1)登记;

2)编码(代码应具有逻辑性强、直观性强的特点;组织字符,选择最小值的代码;尽可能使用现有的编码与通用符号)。 (3)排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按来源部门排列;按信息资料的内容排列;按资料形式排列)。

第九章机关管理计划 一、机关管理计划 1.内容:

1)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范围;

2)制订工作执选择步骤,并说明其先后或优先次序; (3)决定工作所需经费、工具与设备; (4)工作所需的场所与使用方法和规定;

5)由何人负责主持,受何人监导,可指挥何人,需哪些单位行政支援;

6)详列工作进度表,何时开始,何时完成。 2.特征:目的性、领先性、普遍性、操作性。 3.作用:

1)机关计划能免弥补未来情况的不确定和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2)机关计划能够使们们在注意力集中于机关目标; (3)机关计划能够为人们成功地控制整体行政管理活动提供标准;

4)机关计划能够有助于提高机关管理效率。 4.种类:

1)按计划制定程序的先后分:政策计划;程序计划;执行计划。 (2)按计划期限长短分:长期计划:10-20年,重要地位;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小于1年,包括季、月、旬、日、轮班、小时

3)按计划作用分类:进入计划;撤退计划;应急计划。 (4)按内容分为: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活动计划等。 5.层次和形式:目的和目标;程序和规划;方案和预算。 6.程序:(1)政策,即决定做什么;(2)程序,即决定如何做;(3)组织,即决定何处做。

步骤:估量机会;确立目标;确定前提;拟订草案;决定计划。 7.原则:一般原则:实际性;具体性;可受性;整体性;普及性;连续性。

具体原则:限定因素原则;承诺原则;弹性原则;改变航道原则。 8.常用的机关计划方法:

1)运筹学方法(重视模型;强调目标和计量效果的量变;力求把有关因素用变量形式反映在模型中;通过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解出问题)

2)投入产出分析(反映了各部门或各类产品的技术经济结构;

利用做多种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通过表格形式反映经济现象;适用面广)

3)经济计量模型方法

4)系统动力学方法(简称SD,是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特点:

1)模拟非线性的、经过多重反馈的复杂大系统,分析系统内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和变化过程;

2)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格的逻辑推导相结合; (3)适用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长期宏观计划,但对重要参数的判断如果失误,可能导致巨大偏离;

4SD模型一般写成差分议程式,用Dynamo语言在计算机上容易建立和修改模型。

第十章机关管理实施 一、机关管理

1.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依法管理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指挥方式:两维理论;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情境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指挥过程:(1)调查研究,掌握情况;(2)制定和抉择决策方案;(3)执行政策,组织实施;(4)检查总结,修正完善政策。

二、机关管理协调 1.意义:

1)现代管理学提出管理5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可调动人员,提高效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谋取思想上的共识、行动上的一致和利益上的均衡;

2)协调原理是以系统为理论基础的,明确各部门在具体事务上的职责和合作,使机关管理有序化。

2.组织协调原则:(1)坚持局部服从整体;(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公平公正协商处理。

3.协调的内容:(1)内部关系的协调;(2)左右关系的协调;(3)上下关系的协调。

4.协调的方法:会议协调;计划协调;中介协调;文件协调;强制协调;信息协调;相机协调。 三、机关管理的控制 1.基本程序:

1)制定工作的标准;

2)对照这些标准衡量实际工作;

3)根据标准鉴别偏差,采取行动纠正偏差。

2.遵循原则:(1)反映计划的要求;(2)适应机关的情况;(3)控制关键环节,注意特殊例外;(4)讲究经济效益,保持灵活有效;(5)提高人员素质,注意直接控制。

3.工作的类型:(1)现场控制;(2)前馈控制;(3)反馈控制。 4.机关管理评估的方法:(1)发扬民主,走群从路线进行评估;(2)自下而上的评估、自上而下的评估;(3)领导亲自动手评估;(4)面向未来,总结评估。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方式 一、机关管理

1.体制:集权方式和民主方式。

2.集权方式:以完成任务为直接目的,以采取权力控制手段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管理方式。表现为管理者决策及实施过程中的意志力量。

特点:(1)确定明确目标;(2)提出确定要求;(3)有严格组织制度;(4)严密控制下级行为过程;(5)注重物质成果;(6)行为方向是单向的自上而下。 作用:

(1)在管理角度上,可以增强实施的协调性; (2)在被管理角度上,可以强化行为的规范性; (3)在整体效果上,可以减少任务的复杂性; (4)起步快,近期效果明显。 缺点:

(1)压抑人的个生表现和自我发展,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2)削弱下级或组织的作用,容易乱职能上的矛盾; (3)或是由于集体障碍,或是由于下级产生对抗,可能造成失误或失败;

(4)下级有依赖性,协调工作、调解矛盾的量也大,工作劳累。

3.民主方式:以调动人的主动性为直接目的,以采用激励手段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管理方式。

特点:(1)给予感情支持;(2)进行心理渗透;(3)提供参与机会;(4)实施能力培养;(5)注重思想政治教育;(6)行为方向是双向的上下结合。显著特点是让被领导者参与。 作用:

1)在管理角度上,可以增强决策及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在下级角度上,可以增强个体的主观参动性; (3)在整体效果上,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 (4)直步虽慢,长期效果显著。 缺点:

1)要求管理者有较强的影响力,下级有较高的素质和成熟度; (2)规范性差,多样性强,调控难度大; (3)容易模糊淡化直接任务目标;

4)刺激人的成长、成就欲望,加大了领导的工作难度。 二、机关管理的基本方式

1.现场管理(2个因素:管理者因素;现场因素) 讲述:

1)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说明管理意图;

2)将客理意图同被管理者的职责和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3)尽量说明基本要求;

4)提出对完成管理意图的建议。

倾听:(1)耐心听对方说完;(2)听话的表情;(3)管理者的语言表现。

解决问题:(1)要确定问题中的关键部分;(2)重申解决问题的条修的;(3)提出或商议解决的可行方案;(4)商定实施计划的细节。

要求:(1)保证提高要关的工作效率;(2)保证机关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办公设备;(3)保证工作质量;(4)保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合理的装备和布置工作场所;保持办公场所的正常生产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正确组织办公场所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2.机关会议 (1)分类:

按会议内容分:综合性会议和专题性会议;

按会议方式分:常规会议、现场会议、电话会议、电视会议、广播会议;

按会议规模人数:特大型会议、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 按会议周期分:定期会议、不定期会议和临时性会议。 2)功能:发场社会主义民放,上通下达;宣传教育作用;研究讨论,集思文益;部署任务。 3.机关的公文 种类:

1)形成和作用的具体公务活动领域不同:通用公文;专用公文;(2)根据公文行文方向的不同: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3)根据内容性质的差异: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等;

4)根据公文涉及密程度,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5)根据对公文处理时间方面的限制和要求,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

6)根据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二类。 管理的主要任务:

1)使文书工作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确立最佳组合关系。这需要管理职能中的组织职能来实现。

2)是使文书工作构成要素的流通过程有序、有效、顺畅、快捷,相互间取得最佳配合,这就需要管理职能中的监督控制、综合协调职能来实现。

第十二章机关管理方法 一、机关管理方法

1.机关管理方法:基本手段;管理程序;技术方法。

2.行政手段:指各级党政机关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指挥与服从关系,采取自上而下层层下达指令从下而上层层上报、请示、批准的方式,实现管理职能。

特点: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稳定性;具体性。 作用:

1)便于达到统一集中、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具有处理问题的较大灵活性;

3)能通过调整关系促使机关效率的提高。 缺点:

1)容易产生人治相联系的弊病;

2)容易影响横向联系和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性;

3.经济手段:是党政机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影响管理对象,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4.法律手段:是党政机关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的方式,实施机关管理,5.纪律手段:是指党政机关要求人们严格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6.作用:机关管理方法是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在机关管理中有十分重大的作用,(1)科学的机关管理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

3)有些领域不适宜运用行政指令方式来解决问题。 3.经济手段:是党政机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资金、经济合同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影响管理对象,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特点: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关系性。 缺点:不能靠它解决一切问题。

4.法律手段:是党政机关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的方式,实施机关管理,以实现行政职能的方法。 特点: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

5.纪律手段:是指党政机关要求人们严格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实现行政职能的一种方法。 6.作用:机关管理方法是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在机关管理中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1)科学的机关管理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保证;

2)科学的机关管理方法是各级党政机关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机关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机关管理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党政机关,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7.“开诸葛亮会:组织专家、学者、内行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是我国最常用、简单易行、可靠有效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组织者营造民主气氛,让与会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真话讲实情。

8.“解剖麻雀:就是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达到掌握全面情况的目的。

9.“走马观花:是对总体中所有机关进行全面调查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对调查对象形成总体全面的认识。

10.“抓中心环节: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 11.“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是指事物先进和落后的两个层面。 12.思想工作传统方法:(1)谈心、交心;(2)耐心说服与严格组织纪律结合;(3)批评与自我批评;(4)树标兵、评先进;(5)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6)言传与身教结合。 13.现代机关管理方法:是指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全新的管理技术方法。 特点:系统性、技术性、量化性、主导性。

14.系统方法:是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联性和运动性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它是从事物的整体上认识和管理问题。

坚持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优化原则;模型化原则。 15.目标管理方法: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特点:它是以人、以工作、以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有利于分清职责,强化责任,加强宏观调控,协调关系。 步骤: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16.网络规划技术: 特点:

1)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应用概率论、统筹法等数理理论; (2)图表简单清晰,易于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利于控制和指挥; (3)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务。 作用:

1)目标明确,主次分明,统筹兼顾,可以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2)优化工作程序,缩短工作时间;

3)易于决策、监控和指挥,易于掌握全面工作情况; (4)工作程序的模型化,有利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17.网络图编制的一般步骤:分解任务;对网络图进行分析。 18.科学预测方法:

1)按时间长短:短期预测、近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2)按预测对象和内容:社会预测、经济预测、科学预测、技术预测、军事预测。

3)常见的分类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综合预测。

19.常用的科学预测方法:

1)专家预测法:专家个人预测、组织专家预测; (2)特尔菲法和德比克法。

20.W法:何事;为何;何地;何时;何人;何法。

第十三章机关管理效率 一、机关管理效率

1.概念: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机关管理活动时所投入的劳动量与所得到的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 2.类型:

从党政机关的层次性上来考察:(1)组织效率(高级决策层表现);(2)行政效率(管理层表现);(3)工作效率(基层表现)。 3.机关工作效率从三个方面去研究: (1)机关工作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

2)机关干部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是机关管理的根本方向。

3)机关管理效率体现在自身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这是机关管理体系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全部机关管理活动的

整体要求。

4.机关管理效率在机关管理中的地位:

1)提高机关管理效率是机关管理的最终目标;

2)机关管理效率是衡量整体机关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 (3)机关管理效率系中国社会主义现化化进程。 5.其必要性:

1)通过测定机关管理效率可以确定机关管理的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

2)通过测定机关管理效率可以确定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3)通过测定机关管理效率可以确定党政机关的各种因素的合理程序。 6.测量的标准:

1)测定机关管理效率的量的标准。 (2)测定机关管理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机关管理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机关管理的规范性标准。

7.常用的测定方法:单位费用测定法;人均费用测量法;标准比较法;管理组织因素评分测量法。

8.提高机关管理效率的途径:(1)理顺关生活费,建立科学合理管理体制。(2)优化党政机构。(3)健全机关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4)提高机关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 (5)提高党政机关人员的素质。(6)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7)逐步实现机关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第十四章机关管理改革 一、机关管理改革 1.含义:

1)机关管理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压力之下产生或发生的,是在各种上部力量和内部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2)机关管理改革寻求的目标是使机关的功能和效益得到最佳的发挥,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3)机关管理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机关内部进行管理体制所括机关内部结构、职能和行为方式所进行的制度性变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善和调整。 2.动因:

1)在外因不变的情况下,内因引起改革。 (2)在内因不变的情况下,外因引起改革。 (3)内因外因同时变化所引起的改革。 3.模式:

1)组织变革的动因模式(通过原因、动机、选择和目标四个环节的发展顺序)

2)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指组织变化是由任务、结构、人员和技术四个变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3)组织变革的心理活动模式。(它把组织变革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一连串组织活动动或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发展阶段)

4)组织变革的组织活动模式。(它将组织变革过程分为诊断、阻力、变换、评价、制度化、扩展等六个阶段) 4.类型:

1)内源型改革与外源型改革。 (2)外延型改革与内涵型改革。 (3)激进型改革与渐进型改革。 (4)封闭型改革与开放型改革。 (5)改组型改革与改进型改革。 5.步骤:

1)审时度势,创造机关管理改革的有利条件。 (2)制定机关管理改革纲领、方案和计划。 (3)机关管理改革方案计划的实施。 6.主要内容:

1)结构方面的改革:合理调整控制幅度;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形式;合理调整权力结构。 (2)职能方面的改革。 (3)体制方面的改革。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目前学历:
报考专业:
"自考大专秘书专业00509机关管理自考复习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