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室内设计专业00707建筑基础复习资料

一建筑及其范围

1建筑的含义

a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b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的空间

c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d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2建筑的范围补充

a某些特殊的工程,如纪念碑,凯旋门,某些桥梁,水坝

b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呵城市,这种城市规划也属于建筑范围

3.什么能影响建筑发展

a.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二.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1.为什么说建筑是一种技术工程

建筑是为着某种使用上的目的,而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的,所以它是人类社会的一项物质产品。

 

2.建筑的目的

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坏境,一个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建筑有关的各种空间中度过。人们要求建筑使用方便,且美观,就是说人对建筑有物质要求,又有精神要求。

 

3.建筑的艺术作用

建筑以它的形体和它所构成的空间给人以精神上的感觉,满足人们一定的审美要求。

 

4.建筑为什么不同于音乐,绘画等艺术

建筑有使用的价值,它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艺术正是以这种使用和技术为基础的

(建筑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物质产品,有事一种艺术作品)

.建筑和社会

1.为什么同样是商业建筑,它们的外观却如此不同?

a.材料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服务内容不同,人们审美观不同,总之社会时代不同

b.与社会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

 

2.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

a..埃及    基泽金字塔群

古埃及奴隶主的陵墓,用石灰岩砌成,建于奴隶社会,历时30年修建。其庞大无比的简单几何形象作为奴隶主绝对奴隶的象征,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b..法国    巴黎圣母院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宗教建筑,它使用了石,金属,彩色玻璃等多种材料,采用了骨架券和飞券结构的建筑技术。说明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又得到了发展。能够为建筑提供较多的材料和技术,而且繁琐装饰,反映了那个社会工匠手工劳动特点,中世纪的教堂曾是当时居住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c.北京    故宫它华丽壮观,壁垒深严,等次分明,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中心。它生动地反映出社会阶级关系,同时又说明这回生产力对建筑的限制。

d.纽约    世界贸易中心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超高层建筑,其材料先进,技术搞起,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技术力量。各种企业托拉斯的摩天大楼,争高斗妍,表现出现代国际都会的城市特色。

 

3.社会思想意识、名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

a.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建筑作为它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必然受到这种意识的影响,帝位世袭制,官爵的等级制度都可以从建筑找到反映(建筑中龙凤纹样只能象征皇帝和皇族,建筑形制屋顶样式也按等分级

b.社会变革,也可波及文化领域,欧洲文艺复兴,曾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武器反对封建统治,从而给那时的建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c.纪念性建筑常常集中地体现出时代或社会思想意识特点,它记载着建造者对某些重大事件,人物等得态度和评价。(罗马弟度凯旋门:炫耀帝国强大;日本广岛原子弹受难纪念碑;古埃及建筑中的浮雕;古希腊建筑中的女郎柱;巴西近代建筑中的雕刻

 

4.我国传统建筑则常常通过匾额,楹联强调建筑主题,用提名的方式点出整个建筑坏境的诗情画意,表现了建筑与文学艺术间的密切联系。

5.宗教力图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宗教意识从而给一些名族或地区的建筑增添了特色

然而各民族文化是不断相互沟通,相互交融中形成的。如(北京北海——藏族的喇嘛塔与汉族的楼,台,亭,榭,融为一体,相映成辉)基督教堂——俄罗斯

佛教石塔——古印度

清真寺  ——埃及

 

6.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地区气候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内部布局和外观形象

多余地区屋顶陡峭   干燥地区屋顶平缓

寒冷地区建筑封闭   闷热地区建筑开敞

四.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1.构成建筑的基本内容

a.满足人的使用要求

b.建筑需要技术

c.建筑涉及技术

2.构成建筑的三要素

a.实用

b.坚固

c.美观(维特鲁威提出)(1)建筑的功能

2.建筑的功能要求

a.人体活动尺寸的要求(家具尺寸反映出人体的基本尺寸

b.人的生理要求

主要包括对建筑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

主要居室及休息阳台应占好的朝向

外墙应保温隔热

南北房间应考虑通风

居室人工照明应大雨101*(在桌面处)

居室天然采光系数(开窗面积/地面面积)应不小于1/10

屋顶要求防水,隔热,隔蒸汽

两户之间的墙与楼板要有良好的隔声

壁柜应防潮

厨房,厕所等次要房间尽可能不占好朝向

c.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如铁路旅客站考虑旅客的活动顺序及特点(使用过程)

实验室对湿度与温度有要求(特点的要求)

2)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主要是指房屋用什么建造和怎样去建造的问题,它包括建筑的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中的各种设备。

 

3.建筑的结构

a..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它提供合乎使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负荷,抵抗自然灾害的损坏。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和寿命。

b.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能够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相继出现了桁架,钢架,和悬挑结构。

c.房屋重量的传递有两种方式,即通过墙传到基础或通过梁和柱传到基础,这就是承重体系和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用梁和柱组成的立体支架来承受重量,墙只起隔断作用。我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是世界上成熟较早的框架体系。

承重墙体系——墙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1.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非天然两大类。

强度大,自重小,性能高和易于加工,这是建筑对材料的理想要求。

 

2. 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a. 施工技术: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施工方法等。

b. 施工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度的安排,人力的调配等。

 

3. 建筑形象(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建筑的观感或美观问题)

a. 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有段有

空间(建筑有可供使用的空间,这是建筑区别与其它造型艺术的最大特点)

形、线

色彩质感

光影

b. 表现手段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比例:指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尺度: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干洗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均衡:指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方法:①对称布置——严肃庄严;②一边高起一边平铺、或一边一个大体积另一边几个小体积——轻快活泼

韵律:它们有规律的排列和重负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一般。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对比:可以达到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稳定:主要是指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c. 建筑的功能、技术、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目地的手段,而建筑的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三者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关系。其中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它对建筑的结构和形象起决定的作用。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因而建筑的功能和形象要收到它一定的制约。功能,技术,形象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三节. 建筑空间

1. 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

空间就是容积,它是和实体相对存在的,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是借助实体而得到的。人们常用围合或分隔的方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空间的封闭和开敞是相对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2. 建筑空间

a.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坏境中的数目、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b.建造建筑物的根本目的:取得合乎使用的空间

c.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d.在建筑艺术表现方面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的不同

古典建筑更倾向与把建筑视为一种造型艺术,如建筑的式样风格、形体组合、墙面划分以至装饰细节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近代建筑则更加强调建筑的空间意义,认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由空间中的长、宽、高向度与人活动于其中的事件向度所共同构成的时空艺术。

空间是建筑艺术最重要的内涵;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

 

3. 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

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a. 空间的大小与形状

建筑中最基本的使用单元:墙、地面、顶棚

满足使用要求的最基本条件:大小,形状

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基本任务:根据功能使用合理地决定空间的大小与形状

① 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的长、宽两个向量,矩形平面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布置家居或设备,面积利用率高。

② 空间的剖面大都也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形象建筑中楼层的高度。

b. 空间组织

建筑设计中的可核心问题:依照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单一空间组织起来,成为一幢完整的建筑。(决定这种组织方式的重要依据,就是人在建筑中的活动

① 按照人的活动要求,对不同空间属性的划分

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教学楼)

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旅馆)

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剧场)

② 就空间的组织形式,又可划分为

并列关系(宿舍楼)

序列关系(大型纪念性、展示性建筑)

主从关系(图书馆)

综合关系(大型旅馆)

 

4.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a.空间的限定

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建的为何形成空间

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 各要素总格限定

b.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

界面在限定空间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限定空间的形状,意一是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空间的形状和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c. 空间的围与透

围合通透是处理两个或多个相邻空间关系的常用手段,围与透是相对的,围合程度愈强,则通透性愈弱;反之亦然。

c. 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界面在水平方向的穿插,延伸,可以为空间的划分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使得被划分的各局部空间具有多种强弱程度不同的练习;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d. 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空间导向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建筑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人在建筑中有序活动。墙、柱、门洞口、楼梯、台阶以及花坛。灯具等都可作为空间导向的手段。

对于某些复杂的空间关系的建筑或建筑群而言,序列是建筑空间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时间是序列构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第四节. 建筑与环境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 内部和外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

1. 聚居需要坏境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聚居为必要条件的,只有相聚而居、集体协同,人类才能维护其生存与发展,这是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起点。

 

2. 建筑环境

a.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

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建筑环境的内与外

取得合用的内部空间,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是我影响。它或于自然包围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造;它或与其它的建筑物形成群体、街道或广场。组成以人工为主的室外环境。

d.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建筑物的安全坚固以及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等要求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构成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内容。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体验,会在不同的活动中对建筑环境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建筑环境也会对人长生不同的制约和影响。

e.建筑环境与地区

气候状况、材料资源、地形地貌等对建筑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f.建筑环境与文脉

社会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乃至政权更迭等各个方面,影响和充实着建筑环境的内涵。

尊重文脉,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依旧是当今建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文脉的重视并不意味着仅仅对过去形式上的模仿,更不是说一切有的东西不能进行更新或改造,而是因地制宜,集体问题具体分析。

g.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

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是创造优美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则。建筑师在其环境创造中不但要使人们欣赏到建筑的单体之美,还要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建筑群体之美,街道、广场之美,以及人工与自然之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美、城市之美等等。

从人的生活出发,从整体环境着眼,才能做到建筑·人·环境的和谐统一。

 

3. 建筑与生态环境

a. 宏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工业的高速发展,消耗着大量资源,造成地球资源的全面匮乏。

② 现代化大生产多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工制剂以及生活废物的遗弃,造成大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

③ 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增加,人口的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小号形成强烈的反差。

④ 人口的高度集中给城市带来居住、交通、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

⑤ 人类历史文化资源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重要的历史名城或著名历史地段及建筑文物遭到破坏和毁灭。

⑥ 自然灾害中地震、水灾、风灾等得恶性循环;现代战争中超常规武器所造成的长远性环境后果。

B.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①节约能源: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通过相应的设备系统,达到节能目的和减少污染;利用节能照明系统和恒温系统达到节能目的和减少污染。

②节约资源:包括节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如采用节水设备系统,雨水循环系统以及通过屋顶绿化偿还建筑所占绿地。

③ 减少污染:包括建筑物废物处理中的垃圾回收利用和中水回收利用;隔声和减噪处理技术及废气处理技术。

b. 覆土技术的特点是节约土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省大量的建筑供暖和制冷能源。

c. 在废物处理技术中,如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它利用人畜便经过沼气发生处置,可达到照明、煮饭、小型机械呵农田灌溉等多项综合利用。

第五节.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1. 建筑设计工作

a.建筑工程一般要经过设计和施工两个步骤:

设计→可行性研究 项目立项 设计招标→方案设计 现场勘查 方案审批→初步设计 设计概算 初步审批→施工图设计 设计预算 报建审批→施工许可 设计交底 竣工验收 造价决算 交付使用

施工→施工许可 施工招标→编制施工 组织设计→施工预算 场地准备→进行施工 施工监理→施工许可 设计交底 竣工验收 造价决算 交付使用

b.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供电,工艺

c.建筑师

建筑师是负责建筑方案的构思与设计,尽享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布局,解决建筑的功能使用问题,处理建筑空间及造型艺术问题以及建筑的构造问题。

一个一个称职的建筑师首先要关心社会,了解人民的生活和需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应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为了与其它专业协作,还要了解一定的其它哥哥专业的知识,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才能和个专业一起,密切合作,协调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d. 建筑的功能,材料,设备,形象等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必然会反映到建筑的设计中来,形成各种具体的矛盾,这些矛盾既需要个专业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又需要有人专门负责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

2.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

① 工程技术方面

② 建筑理论方面

③ 建筑表现技法方面

④ 建筑设计方面

⑤ 建筑师职业教育方面

第一章 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中国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我国在上古时期都是用木材和泥土建造房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体系,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事件最久的一个体系。这一体系,还影响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是世界古代建筑中传布范围广的体系之一。

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可以从近百年以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商代后期,我国传统的木构架形式已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已有了完整的廊院和楼阁,屋顶、屋身和台基,结构的形式都表现得很清楚,说明我国古代的建筑主要特征都已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传播,长生了灿烂的佛教建筑的艺术。唐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当时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建筑著作。辽、金、元时期的建筑,保持了唐代的传统。明清时期又一次形成高潮。近百年来,由于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封建制度解体,新的功能使用要求和新的建筑材料、技术,促使建筑发生深刻变化。

 

2. 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大,形成了各地区多样的地方特点。由于材料和做法的不同,建筑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其中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殿、庙宇占主要地位。古代长期属于封建社会的体制,建筑也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建筑的规模、大小、用料、色彩以至装饰纹样都有一定的规定。

a. 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作法则例》:规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类建筑作法;官式建筑做法的总结。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上的特征最为显著,它们都具有屋顶(特点最明显)、屋身(建筑主体)和台基三个部分,是由于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高度结合而产生的。

a. 屋顶样式:四角攒尖,硬山,悬山,庑殿,歇山,重檐庑殿,卷棚,单坡,圆攒尖

b. 屋身(特点是木构架由柱承重)样式:全部开敞,三面墙、正面门窗,前廊或前后廊,围廊、中为槅扇

c. 台基样式(在重要建筑上多为雕刻丰富的白石须弥座,配以栏杆、台阶,做到三层,更显得建筑物雄伟、壮观):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三层须弥座台基

 

2. 建筑结构的特征

a.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采用木构架结构,木构架是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由几个间组成。

b. 屋顶坡面举架的做法:用梁架重叠,逐层缩短,逐级加高,柱上承檩,檩上排椽,构成屋顶的骨架。

c.  分隔室内空间的做法:罩、屏风、槅扇,成为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斗拱: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与屋身的过渡部分的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

早期的斗拱比较大,主要作为结构构建,到明、清时期,它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少,变成很纤细的装饰构件了。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量都由构架承受,而墙不承重。

 

3. 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a.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置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则是由若干个院子组成。这种建筑群体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正房),两侧(厢房)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个体建筑之间有的用廊子相连接,群体四周用围墙围绕(北京的故宫,明十三陵)。

 

4.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大部分都是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我国古代建筑还综合运用了我国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等。(宫殿庙宇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色略加点金,再衬以白色石台基,显得富丽堂皇;一般住宅多以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是我国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雕梁画栋”正是形容这一点,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彩画(外檐和玺彩画以龙凤锦纹为主题,只限用于宫殿建筑上)、旋子彩画(内檐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主题)和苏氏彩画(苏氏彩画又称园林彩画,以山水,花卉,禽鸟为主题,将檩、垫、枋三部分的枋心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半圆形,称为搭袱子,也称包袱皮。)它们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第三节.清式建筑的做法和名称

1. 平面

建筑物的平面形成一般都是长方形,度量长度的一面称为面阔,短的一面称为进深,四根柱子围成的面积称为间。

在建筑群体的布置中,主要的建筑物多居中、向南,称为正殿或正房,两侧可加套间称耳房,正殿、正房前左右对立着的称为配殿或厢房,四座建筑围成一个院子,如果只有三面的房屋叫三合院,四面都有房屋的叫四合院。

2.木构架

清式建筑木构架分为两类,有斗栱的称谓大式,没有斗栱的称为小式。

① 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檐柱以内的称为金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称为山柱;在纵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着屋脊的是中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

② 间架: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举架:举架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这种曲线是由于檩子的高度逐层加大而形成的,檩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基本都相同称为步架。

.不同形式的屋顶做法:木构架因屋顶形式的不同,其做法也有些变化,差别全在屋顶两端和山墙的做法上。

a. 硬山顶:两端山墙略高于屋面,山墙内各有一组梁架,只是中间多一根山柱,上面拖着脊檩。所有的檩头和木构件都砌在山墙内,向内的一面露出墙面。屋顶后坡有不出檐的做法,椽子只架到檐檩上而不伸出,后墙一直砌到檐口将椽头封住,称为封护檐。

b. 悬山顶:结构与硬山顶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檩子都伸出山墙以外,檩头上钉搏风板。山墙可将梁架全部砌在墙内,也可以随着各层梁柱砌成阶梯型,称为无花山墙。

c. 庑殿顶:即四坡顶,它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坡的构架和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相同的梁架檩枋,而且檩子和前后坡檩子等高,当檩端的位置下面没有柱子时就做童柱,立在顺扒梁上,顺扒梁式和前后坡的梁垂直,它的一端搭在梁上,另一端支承在柱子上。有时为了加长正脊,将脊檩伸出梁架之外,悬挑的一端用一种童柱(称雷公柱)支承,这种加长正脊的做法叫做推山。

d. 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做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构架上的差别主要在山花与山坡屋面的交接上。歇山顶的做法是在山坡屋顶的椽尾处设一横梁叫采步金。

⑤.檐角起翘和出翘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死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顶的平面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叫“出翘”。角梁式屋顶转角处的斜梁,上下倾斜,在平面上也成45°角,它的两端搭在两层檩子转角处。

⑥.斗栱:是中国古代较大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是支承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地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斗栱由于位置不同有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三种类型。

斗栱的构成组件。一组斗栱叫做一攒,一般斗栱是由五种主要的分构件组成:斗、立方块上开十字口,位于上下昂翘之间;昂,如翘之向一端加长斜垂;翘,曲木如弓,与枋垂直,与栱相似;升,立方块上开横向口,位于栱头之上;栱,曲木如弓,与枋平行;坐斗,斗之特殊性,全攒 斗栱最下之坐托。

斗栱的出踩,“一斗三升”里外各加一层栱,就增加了一段支承距离,叫做“出踩”。

3.装修。分内檐装修(主要是指做在外墙檐柱之间的门窗)和外檐装修(隔断,门窗,天花,藻井)a。门窗(隔扇、槛窗式,用于较大或重要的建筑上;隔扇、支摘窗式,用于住宅次要建筑上)b.大门,做法与隔扇不同,在中槛和下槛之间加门框。在上槛与中槛之间镶上的木板叫走马板。C.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就是在柱子之间做上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使得两边的空间又连通又分割,常用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d.天花、藻井。天花即现代建筑中的吊顶或顶棚。藻井是用在最尊贵的建筑中,天花上最尊贵的位置上,是顶棚走向凹进的部分,形状八角,圆形,方形等,多用斗栱和极为精致的雕刻组成。

4.台基、台阶。台基是全部建筑物的基础,其构造是四面砖墙、里面填土、上面墁砖的台子。须弥座是带有雕刻线脚的石台基,多用在较大和较重要的建筑物。

5.墙壁。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都是由柱子承重,墙壁不承重的,墙壁将柱子完全包在强内,里皮也比柱子厚出一些,但在有柱子的地方墙的里皮做成八字形,露出柱子的一部分称为柱门,其作用是使木料能够通风防腐。

墙的下段约柱高1/3厚些称为裙肩。硬山墙的两端要出(石乃木)子,称为墀头。在大式的硬山墙上,沿着搏风还做一排瓦檐,称为排山勾滴。

6屋顶瓦作,也分为大式、小式两类,大式的特点是用筒瓦骑缝,脊上有吻兽等装饰,小式没有吻兽。屋脊是屋顶上不同坡面的交界,骑主要作用在于防漏。

1. 彩画,主要做在梁枋上。它的布局是将梁枋分为大致相等的三段,中段称为枋心,左右梁段的外端称为箍头,枋心和箍头之间称藻头。彩画的主要色彩和内容,在大额枋与小额枋上以及相邻的开间上,都是间隔变化的。

第二部分  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创造了一种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筑形式)

第一节.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1. 古代希腊:包括如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奥林匹亚等。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代表作: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赛顿及其战车、雕刻掷盘者、爱神维纳斯雕像等。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最繁荣的时期。重建了雅典卫城(宗教圣地),由山门和三个神庙(胜利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帕提农神庙)组成。

希腊建筑的建筑形式:它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柱式:基座、柱子、檐部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得格式,叫做柱式。

2. 罗马: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建筑师维特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

3. 罗马灭亡之后:进入封建教会时期,流行的是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柱式重新受到重视。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了圣彼得打教堂,各种拱顶、券廊、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1671年,法国巴黎专门成立了皇家建筑学院,学习研究古典建筑。

4.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了希腊复兴和罗马复兴的浪潮。

5. 在半封建殖民地的旧中国,曾经建造过一批西方古典形式的建筑物。如英资上海汇丰银行。

第二节.西方古典柱式

1. 柱式的组成: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柱子是主要承重的构件,从柱身高度的1/3开始,它的断面逐渐缩小,叫做收分。檐部、柱子、基座又包括若干细小部分,檐口,檐壁,柱头等重点部位常饰有各种雕刻装饰,柱式各部分之间的交接处也常带有各种脚线。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柱式的绝对尺寸也不同,为了保持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一般采用柱下部的半径 作为量度单位,称作“母度”相当于“斗口”。

2. 希腊柱式:希腊时期有三种柱式,各种柱式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造型比例和雕刻线脚的变化体现出来的。a、多立克柱式:起源于多立安族,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柱式造型粗壮浑厚有力。b、爱奥尼柱式,起源于爱奥尼族,柱头有两个涡卷,柱式造型优美典雅。c、科林斯柱式,起源于科林斯族,柱头由毛茛叶饰组成,柱式造型纤巧华丽。

希腊的大雕刻家、雅典卫城的总建筑师费地说过:“再也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刚劲、粗壮的多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的体态和性格(代表建筑:西西里岛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爱奥尼柱式则以其柔和秀丽表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性格(代表建筑: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郎柱廊。)

3. 罗马柱式: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三种柱式,又增加了另外两种柱式:塔司干柱式是罗马原有的柱式,柱身无槽;混合柱式,由爱奥尼和科林斯斯混合,更为华丽。此外希腊原有的三种柱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罗马帝国骄奢享乐的社会风气,建筑物的巨大尺寸,使罗马的柱式比例中柱子更为细长,线脚装饰也趋于复杂。

4. 文艺复兴时期,以罗马的五种柱式为基础,制定出严格的比例数据,总结成一定得法式,其中以意大利人维尼奥拉、阿尔伯蒂的柱式规范为蓝本。

5. 基座分为三部分,檐口,檐壁,额枋。

6. 柱式与雕刻:雕刻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中一个灿烂夺目的组成部分,大量的神话的战争故事,为雕刻的题材。这些雕刻大多分为立雕和浮雕内容有:植物纹样(毛茛叶,棕榈叶、忍冬叶、卷草)、几何纹样(回纹、涡卷、连珠)、人物(神话或战争故事)、动物(牛、狮、海豚及拟想的怪兽)、器物(兵器,甲胄)、文字(常见于女儿墙和额枋上,一般多用阴刻)。

7. 柱式的线脚概念:线脚或者作为某一部分的结束,使之在造型上更为完整,或者处于两个部分的交接处,既分隔又联系,起着过渡衔接的作用。雨果曾把古埃及、希腊的和罗马的建筑比做“花岗石的书”线脚是“石头的字母”。线脚常常是既符合结构受力的特点以及人对支撑、悬挑等的心理作用,同时又满足人的审美要求,具有突出的装饰效果,在各种线脚组合中,常常会造成各种曲直刚柔的对比,疏密繁简的变化,以及受光、背光和阴影等不同的明暗效果。它们对丰富柱式的造型和表现柱式的不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8. 柱式的组合:常见的柱式组合包括列柱、壁柱、倚柱、券柱。

a、 列柱:由一排柱子共同支撑着檐部,它可以再建筑的一个面形成柱廊,也可以形成矩形或圆形的围廊。列柱依靠柱子的重复排列而产生一种韵律感。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把山墙的一面作为建筑的主要面,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叫做山花。

b、 壁柱和倚柱:壁柱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 重量,而主要起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壁柱可分为半圆柱3/4圆柱和扁方柱。倚柱和墙离得很近,主要也起装饰的作用,倚柱常常和山花共同组成门廊,用来强调建筑的入口部分。

c、 券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券柱式从罗马开始,用发券代替梁枋,里面上重复安排同样的发圈洞口称为“连续券”。在券洞的两侧设置柱子就成了“券柱式”;

帕拉第奥把两个大柱子之间的长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两对小柱子,由它们承托券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个瘦长的小洞口和中间带有发券的大洞口,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又有大小曲直的丰富变化。他采用这种手法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物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人们把这种处理手法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d.巨柱、双柱、叠柱:巨柱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在立面上柱子贯通整个高度。双柱是将两个柱子并在一起。叠柱则是将柱子按层设置。(罗马大斗兽场的叠层券柱式:第一层,多立克柱式;第二层,爱奥尼柱式;第三层,科林斯柱式;第四层,科林斯壁柱)

9.西方古典建筑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和主从关系的配合。从整体到局部,每部分都有头有尾,有主有从,透过一系列的比例关系所显示出来的正是他们的整体与分部、分部与分部之间的和谐与完美的关系。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1.西方建筑的发展:一般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50~60年代,经济强国美国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繁荣昌盛之地,其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便是高层商用建筑——摩天楼。从60年代起,它们指责3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割断历史,忽视环境文脉,指责“国际式”建筑风格。70~80年代间,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是西方建筑舞台上的又一建筑创作倾向。2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标志着建筑史心时期的开始。

2.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原因:①形式与内容的矛盾(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促使一批又一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们去探索新路)②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工业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认识到功能问题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③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形式(19世纪中叶使用铸铁和钢,19世纪末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世纪20年代使用了铝材和塑料,材料的进步促进了结构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结构形式有:薄壳结构、折板结构、悬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塑胶充气结构等。

4.有名建筑与人物:德国,格罗皮乌斯呼吁: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

法国,勒•柯布西耶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

美国,沙利文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芝加哥百货公司大楼是他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代表作。

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它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阿尔托:芬兰帕米欧疗养院。

1851年钢材和大片玻璃窗首次被应用于英国博览会,被誉为“水晶宫”。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结构方法初次应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意大利罗马车站候车大厅采用悬挑结构。罗马小体育馆,以直径为60m的圆形屋顶结构著名于世,设计者奈尔维。科隆国家园艺展舞台采用张拉式结构,设计者:贝尼契事务所。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雅马萨奇。

5.现在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与流派首先在西欧形成。于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名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国际性组织。这种思潮批判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思想,主张创造表现时代的新建筑,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6.CIAM宣言在理论上有以下重要观点:

①.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②号召建筑师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③主张在建筑设计的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④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⑤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

7.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1格罗皮乌斯,德国,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任“包豪斯”的校长,共同设计了法古斯都工厂,代表性的作品:包豪斯校舍以注重功能而著称,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的艺术效果,确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勒•柯布西耶,法国,是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在《走向新建筑》中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应走工业化道路,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他还将马赛公寓设计成现代化城市的居住单位.

3密斯•凡•德•罗,德国,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建筑内部空间处理上,他提倡空间的流动与穿插。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便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处理原则和室内空间处理手法。

4赖特,美国,创作特点是不断地创新,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即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作品: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20世纪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罗伯茨住宅。

9. 摩天楼的大量建造成了工业文明的标志,并成为现代工业社会达到鼎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符号。

10. 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则之下,建筑师们在创作思想与手法上趋于多样发展,主要可归纳为:①技术精美倾向,占主导地位,密斯对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故也被称为“密斯风格建筑”,其特征为: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采用精致的钢与玻璃等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精、美得艺术效果。(SOM事务所:利华大厦,它第一次实现了密斯在1921年提出的玻璃摩天楼的设想;密斯:美国伊利诺伊州工学院建筑系馆,,密斯式转角细部)②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首先提出,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德后期作品也具有这种风格。这种风格往往以不加饰面的混凝土为材料,将笨重的构建冷酷地碰撞在一起,是建筑如同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勒•柯布西埃:印度昌迪加尔法院;丹下健三:日本昌迪加尔法院;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艺术系馆;贝聿铭事务所: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③典雅主义倾向,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技术与简洁的体形来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故而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斯东:新德里美国驻印度大使馆、1958年布鲁赛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雅马萨奇:美国西北人寿保险公司大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细部) ④高技术派倾向,设计的出发点更多地出于美学考虑——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它的特点是:特别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处理,或坦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施、设备及各种管道线缆。(福斯特等: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罗杰斯:伦敦劳埃德大厦;皮亚诺、罗杰斯: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⑤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活跃于北欧 ,芬兰建筑师阿尔托是典型的代表,这种风格往往偏爱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并十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阿尔托: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珊纳特赛罗镇中心楼;丹下健三:日本香川县厅舍;司科特:达兰石油与矿物大学。)⑥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利用几何形体来构成建筑平面与形体,强调形态构成所表现的形式美,用以“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迈耶:亚特兰大海氏美术馆;奈特:普赖斯顿大楼、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尼迈耶:巴西议会大厦;路易斯•康: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大厦;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⑦“象征”意义的运用,为了使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使人难以忘怀,运用了“象征”性的形象,可分为:“抽象”的象征与具象的“具象”象征。(勒•柯布西耶:郎香教堂;小沙里宁: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伍重: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11. 后现代主义建筑(70~80年代期间):后现代主义建筑是近20年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他们在尊重历史的名义下重新提倡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艺术处理上主张将互不相容额建筑元件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所表现的是一种突破建筑艺术规律性。逻辑性的建筑美学观念,后现代主义是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一种形式主义建筑思想。文丘里(美国宾州粟树山住宅)、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大厦)、约翰逊(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是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斯特林: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

12. 解构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采用歪扭、错位、变形的手法,使建筑物显得偶然、无序、奇险、松散,造成似乎已经失稳得态势。(盖里: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表现技法初步:

1:建筑画的表现技法很多:工具线条图,水墨和水彩渲染,钢笔徒手画,模型制作,(计算机制图)。

2:三度空间体系:一幢建筑是由长宽高三个方向构成的一个立体的实物,称为三度空间;从建筑正面看过去,豁出来的图样称为正立面图;从建筑侧面看过去,画出来的图样称为侧立面图;从建筑的顶上看下去,画出来的图样称为屋顶平面图。假设将建筑物平行地面剖切一刀,取走上半部再朝下看,这样画出来的图样称为平面图;垂直地面按建筑纵向剖切一刀,取走东半部分看过去,画出来的图样称为剖面图。

3:线条图,要求:粗细均匀、光滑整洁、交接清楚,严格的线条绘制时它的主要特征。(实线,表示建筑物形体的轮廓图;细实线,表示形体尺寸和标高的引线;中心线,表示形体的中轴位置;轮廓线:表示形体外形的边缘轮廓线;剖切线,表示被剖切部分的轮廓线;虚线,表示物体被遮挡部分的轮廓线;折断线,表示物体在图面上被断开的部分。)

4.工具线条图:是用绘图工具工整绘制出来的图样称为工具线条图。可分为铅笔线条图和墨线线条图两种。

5.水墨渲染图,它是用水来调和墨,在图纸上逐层染色,通过墨的浓、淡、深、浅来表现对象的形体、光影和质感。

A.渲染的运笔方法大体有三种:水平运笔法;垂直运笔法;环形运笔法。

B.大面积渲染方法:平涂法,退晕法(由浅到深,由深到浅,由深到浅到深),叠加法。

C.光影变化:物体受直射光线照射后分别产生受光面、阴面、高光、明暗交界线、反光、反影。

D.相对明度:建筑物上各个方向的面,由于承受左上方45°光线的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明暗,它们之间的差别叫相对明度。

E.渲染步骤:①分大面②做形体③细刻画④求统一

6.水彩渲染图:

A。绘画用的颜料有各种颜色的差别,称为色相。

B.色度就是指不同颜料涂抹后反映在视觉上的明暗程度。

C.红橙黄,暖色;蓝紫,冷色;黑白灰、金银介于冷暖之间叫中间色。

D.水墨渲染的方法步骤:定基调、铺底色;分层次,作体积;细刻画、求统一;画衬景、托主体。

7.钢笔徒手画:用途广泛,工具简便,便于保存。

A.钢笔画的特点:钢笔线条要美观、流畅;线条的的组合要巧妙,要善于对景物深浅作取舍和概括。

B.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运笔要放松,一次一条线,切忌分小段往复描绘;过长的线可断开,分段再画,线条搭接易出小点;宁可局部小弯,但求整体大直;轮廓、转折等处可加粗强调。

C.钢笔线条的组合:直线线条组合,直线线条叠加,直线线段结合,直线线段叠加,曲线线条组合,各类曲线组合,曲线线条叠加,点和小圈组合。

D.退晕:用直线表现退晕,用曲线表现退晕,用点或小圈表现退晕。(都分分格退晕和渐变退晕)

E.远景树:无需区分枝叶乃至树干,只须作出轮廓剪影;整个树丛可上深下浅、上实下虚,以表示大地的空气层所造成的深远感。近景树:应比较细致地描绘树枝和树叶,特别是树叶的画法,各个树种有明显的不同。

F.钢笔徒手画应注意:概括光影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特别是各种灰色调要善于取舍;选择恰当的线条组合来表现黑、白、灰层次。

8.模型制作:建筑模型能以三度空间的表现力表现一项设计,观赏者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建筑物的体形、空间及其周围的环境,因而弥补图纸的局限。

A.建筑模型的种类:①按用途分类:一是展示用的,一是设计用的。②按材料分类:油泥、石膏、泡沫塑料;木板、三夹板、塑料板;硬纸板、吹塑纸板;有机玻璃、金属薄板。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1.建筑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即从业主提出建筑设计任务书一直到交付建筑施工单位开始施工之全过程。方案设计为第一阶段,确定建筑的设计思想、意图,并将其形象化的职责。它起着开创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则是落实其经济、技术、材料等物质需要。

2.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要求:①创作性(创作属于创新创造范畴,所仰赖的是主体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形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完善和发展其工作对象的内在功能或外在形式。)②综合性(除了建筑学外,它还涉及结构、材料、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内容。)③双重性(思维方式的双重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④过程性(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的思考想象,听取使用者的意见,优化选择方案,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④社会性(综合平衡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人特色三者关系)

3.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任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完善三个阶段。)两者最大的差别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建筑的功能需求,当确立比较完善的平面关系之后,再据此转化成空间形象。其优势在于:其一,由于功能环境要求是具体而明确的,与造型设计相比,从功能平面入手更易于把握,易于操作,因此对初学者最为适合;其二,因为功能满足时方案成立的首要条件,从平面入手优先考虑功能势必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提高设计效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空间形象设计处于滞后被动位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建筑形象的创造性发挥。

“先形式”则是从建筑的体型环境入手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重点研究空间与造型。其优点在于:设计者可以与功能等限定条件保持一定得距离,更益于自由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不乏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的产生。缺点在于后期的“填充”、调整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对于功能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有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该方法适合功能简单,规模不大,造型要求高的建筑类型。

4.形式主义是指:片面追求空间形象,不惜牺牲基本的功能环境需求,甚至完全无视功能环境的存在。

5.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设计要求分析,形式特点要求,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相关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6.设计要求的分析:功能空间要求(个人空间:体量大小、基本设施要求、位置关系、环境景观要求、空间属性;整体功能关系:相互关系,是主次、并列、序列或混合关系。对策方式,表现为树枝、串联、放射、环绕、或混合等组织形式;密度程度,是密切、一般、很少或没有。)形式特点要求:建筑类型特点、使用者个性特点。

7.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具体调查研究包括:地段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条件三方面。

8.方案的构思与选择:设计立意,方案构思(从环境特点入手、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多方案比较。

9.多方案构思的原则:其一,应提出数量尽可能多,差别尽可能大的方案;其二,任何方案的提出都必须是在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的基础之上。

10.多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应集中在:其一,比较设计要求的满足程度,是否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功能、环境、结构);其二,比较个性特色是否突出;其三,比较修改调整的可能性。11.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注重建筑修养的培养,注重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学会通过观摩、交流、改进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注意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12.视觉要素:形状、色彩、肌理、大小、位置、方向在立体构成中还包括材质和材性。

13.形与形的基本关系: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14.变形类的构成方法:扭曲(弯,卷,扭等),挤压、拉伸,膨胀。

15.以秩序为原理的构成法则有:对称(左右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膨胀对称),均匀,比例,对比,节奏(重复、渐变、韵律),多样统一(同一、变异、统摄)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目前学历:
报考专业:
"自考大专室内设计专业00707建筑基础复习资料"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