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

自考大专04121中国文化导论考试考核知识点

绪论

考核知识点

1、 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单选】(1)文化的核心是(   B   )2011.04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行为文化

2)国内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又分繁简两类。其中繁者认为文化包括( C )2010.07

A.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C.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五谷、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

     之一,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 B ) 2010.07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不属于文化范畴

4、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  D )(2009.04

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D.文化

5人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的力量是(  C   )2009.07

A.具的制造和使用      B.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     C.语言符号      D.文化

【多选】(1)“中国”一词的文化意味有(  ABCDE    )2011.04

A.居天下之中    B.中央之国    C.异于“四夷”者   D.文章之盛  E.礼仪之邦

2)根据不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文化可分为BCE )2011.07

A.中性文化      B.亚文化      C.主流文化       D.对立文化      E.反文化

2、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八个阶段(综合应用)2011.07简答题)

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

          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

          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

              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

              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

【单选】(1)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  B    )(2012.04)

A.秦汉时代          B.魏晋时代          C.隋唐时代         D.宋代

2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最多的字典。(   A   )

A.《康熙字典》      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    D.《说文解字》

3)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  C    )2010.07

A.《梧桐雨》        B.《窦娥冤》       C.《西厢记》         D.《汉宫秋》

        4、宋代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 A  )2012.04

         A.理学的创立     B.上层文化的雅化    C.市民文化的勃兴    D.文化的精致内敛 

        5、宋代的专业性娱乐场所中设有专供演出的各种圈子,称之为(   B   )2011.07

   A.茶馆      B.勾栏      C.酒肆      D.瓦舍

【多选】(1)考古学家认为中国人的主要来源有(  ACD  )

A.华夏集团      B.长江集团       C.东夷集团       D.苗蛮集团       E.黄河集团

2四大文明古国有(   ABCD     )2010.04

A.古代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E.古希腊

       3理学崇信的人生理想包括( ACE  )2012.04

       A.格物、致知               B.知行、主静、主敬               C.诚意、正心      

       D.天理人欲、道心天命       E.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词解释】

今文经学:秦火之后,先秦旧籍几乎荡然无存,只有凭老师宿儒的记忆口耳相授,复以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抄写、整

          理。今文经学推尊孔,注重发掘微言大义,意在干预政治,好讲阴阳灾异,学风活泼而常失之空疏荒诞。

          2012.07

玄学:玄学超越现象而直探本体,其思维方法与经学的注重实际大为迥异,带有浓厚的抽象思辨色彩。(2010.04

 

3、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综合应用)2009.042010.04论述)

答:(1)人文精神:各种论述均表述着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2)伦理精神:中国文化人类群体的伦理秩序,形成了伦理规范以及尊卑、贵贱、亲疏、远近的等级观念,皆以道德的完善为旨归。(3)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尊君重民:中国多数学派和思想家都程度不同地主张尊君。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一种民本主义的观念。(5)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

 

【单选】1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言论有(   C   )2010.04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是(   C   ) (2010.04

A.《册府元龟》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

        3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A   )(2012.07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红楼梦》          D.《古今图书集成》

【多选】(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ABCDE   )2009.072010.072011.04

A.人文精神    B.伦理本位    C.天人合一    D.尊君重民    E.尚中贵和

4、 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论争(理解)

(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3)东西文化之争;(4)科学与玄学之争;(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6)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复兴儒学”“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

 

第一章 人生社会思想

考核知识点

【多选】1、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理性、重经验、务实际的民族,传统思想中主要探索与论述的是(ABDE )2010.042010.07

A.人生价值        B.处世准则        C.玄学理论       D.社会伦理        E.人际关系

2、孔子殁后,儒分八家,而最终占主导地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流派是(  BD    )2011.04

A.君子儒        B.孟儒        C.小人儒        D.荀儒   E.子游儒

 

1、 儒家思想嬗变的四个阶段(综合应用)2009.07论述)

答:(1)先秦儒家:主要说关于个人修身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方面的治国安邦的原则,富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2)两汉经学:汉代时儒学成为经学,针对经典不同字体和版本,当时出现了古今文和今文经。(3)宋明理学:宋代理学主要指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4)清代朴学: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口号。

 

【简答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不同?(2012.07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天即理”,后者认为“心即理”;前者向外物求理,后者则向内心求理;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和后天的学习与反省,后者则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行的易简工夫;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后者则更注重张扬个性人格。

 

【单选】1、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B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代儒学   D.明代儒学

        2、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五常”与“五行”相比附的是(  B    )2011.04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清代朴学

【多选】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以来儒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  BC  )2008.042012.04

A.前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即后天的学习,后者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是行

C.前者要求理,灭人欲,后者注重张扬个性

D.前者向内心求理,后者向外物求理

E.前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

 

2、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宋明理学代

表人物:周敦颐、二程、朱熹、陆王;清初儒学代表人物: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单选】1先秦儒家中提出天人相分的是(  C   )2009.072012.04

A.      B.孟子      C.荀子     D.子夏

2、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   B   )2008.042010.07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王夫之

3、明清易代之际,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著名论点的思想家是(  B )2010.042010.07

A.王守仁            B.顾炎武           C.戴震             D.章学诚

4、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是(   A   )(2012.07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5、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A   )(2012.07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宣帝       D.汉景帝

6提出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B   )2008.04

A.晁错      B.董仲舒     C.贾谊      D.司马迁

       7、历史上被人称为“洛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B   )(2012.07

       A.陆九渊和王阳明      B.程颐程颢兄弟      C.朱熹       D.王守仁

【多选】1、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  AC   )2009.072011.04

A.“      B.“性善      C.“    D.“天志      E.“尚柔

2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  ABD   )(2009.04

A.黄宗羲    B.顾炎武    C.徐光启 D.王夫之    E.顾宪成

 

3、 儒家主要典籍(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09.072010.07

《论语》为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共有二十篇,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

《孟子》由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编撰,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章。全书主要内容是记述孟子如何劝说当时的国君实行仁政,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可贵的民本思想。

《荀子》战国末期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军事以及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方面,含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春秋繁露》为董仲舒阐述儒家经典《春秋》之书,共十七卷。内容反映了作者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这种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它的主旨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只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为戴氏以疏证《孟子》字义来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其目的是批判宋明理学。

 

【单选】1《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  C    )2008.04

A.孔颖达      B.朱熹       C.戴震      D.焦循

2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D    )2010.04

A.《诗》、《书》、《礼》、《易》《中庸》  B.《诗》、《书》、《礼》、《学》、《春秋》

C.《诗》、《书》、《礼》、《易》《大学》  D.《诗》、《书》、《礼》、《易》《春秋》

3《明夷待访录》是______的政论和史论专著。(   D   )2011.07

A.王守仁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黄宗羲

4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重要经典是(  B    )2010.04

A.《礼记》         B.《论语》             C.《孔丛子》            D.《孔子家语》

5《诗》、《书》、《礼》、《易》、《春秋》被列为“五经”是在______时。(   B   )(2008.07

A.南宋徽宗      B.西汉武帝  C.东汉光武帝        D.北宋高宗

6、我国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是由______编著的。(   A   )(2012.07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钱大昕

 

【论述】1、试论儒学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2011.04

(一)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继承周代敬德保民的传统,以“仁”和“礼”为中心,创立了富于人文主义特色的儒家思想体系,以及与伦理道德契合的政治思想,致力于整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修订鲁国史著《春秋》。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及主流。(2分)

(二)战国时代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提出了“性本善”的人性论,提出“仁政”的政治观,“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理想,扬“王道”抑“霸道”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著有《孟子》七篇。(2分)   

(三)战国末期的荀子,他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强调孔子的“礼”,提出“天人相分”的天道观,倡导“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否定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说,重视后天的教育,作《荀子》三十二篇。(2分)(以上三个人物为必答,之后的董仲舒、孔颖达、二程、朱熹、陆王、清初三大家、戴震等,可选答其中的二人或组)

 

(四)汉代董仲舒,其“天人三策”显露出儒家神学化的倾向,促成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以《春秋》的微言大义,宣扬“天命可畏”以制君权,主张君权神授以御百姓。著有《春秋繁露》。

(五)唐代孔颖达,继承儒家重礼的传统,认为礼与“天地俱兴”。他奉唐太宗之命编成《五经正义》,以疏解经,标志着经学史上一统局面的形成。

(六)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宇宙生成假说,即太极生万物,于是产生了“一实万分”的命题,后来程朱将其发展为“理一分殊”,他认为人性本体最为“诚”,主张制欲归善。著有《周子全书》。

(七)二程,即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其哲学本体论核心是“天理”或“理”,人的本性与天理一样是善的,所谓“性即理”,通过“格物致知”、穷理才能获得真知识。其学说,后人编有《二程全书》。

(八)南宋朱熹,继承二程理学,提出“理气说”,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理”派生“性”,“气”派生“情”,天命之性是善的,须“存天理,灭人欲”。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成为南宋、元、明、清几代的官方哲学。经学著作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

(九)陆王,即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其学说远接孟子近接程颢,建立了心学体系,主张“吾心即是宇宙”,而无不善,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所以格物穷理只需“发明本心”。后人编有《陆九渊集》。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学理论,主张“吾心之良知即理”,“格物”的目的在于“致良知”,认为“性无不善,知无不良”。门徒编有《阳明全书》。

(十)清初三大家,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攻伐程朱理学,力主诚意慎独之说,著有《明儒学案》等。顾炎武认为“亡天下”就是文化道德的沦亡,主张“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著有《日知录》等。王夫之,针对宋明理学,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强调躬行实践、知行统一。后人编有《船山遗书》。

(十一)戴震,主张性善之说,认为“天理”与“人欲”共为一体,理存于欲中,批驳宋儒“存天理灭人欲”之论为“以理杀人”。著有《孟子字义疏证》等。

 

4、 儒家主要理论主张(理解)

复礼: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即“礼”,其中包括礼节仪式、政治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孔子“复礼”的主要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此来强调君主的权威性和“亲亲”的政治关系。

仁者爱人:孔子提出的。意思是爱护别人,处理好统治阶级内部及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仁。

天道观:

  忠孝:此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分别指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顺。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最基本命题。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强调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也是争论颇多的命题。

知行合一针对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理论,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论。他所说的知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他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感觉和实践的统一,二是抹平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人的内心一旦有某种念头,同时也就是人的行了。(2011.07

 

【单选】1、“格物致知”其语出自(   B   )2011.07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2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B )2010.04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清代朴学

3宋明理学强调的“格物致知”命题的八条目是(  C    )2011.04

A.格物、良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格物、致知、诚意、本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格物、致知、本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______民本思想的体现。(   C   )(2008.07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司马光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出自(  A    )(2012.07

A.《周礼》     B.《仪礼》    C.《论语》   D.《老子》

【多选】1、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CD     )2010.072012.04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E.扬“王道”抑“霸道”的政治主张

 

5古文经与今文经之异同(简单应用)

今文经是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古文经则是用先秦的古字写成。表面上看这是儒学内部的学术分歧,但却与实际利益直接相关,于是西汉末的今文派与古文派之争变成了旨在争抢意识形态正统宝座的政治斗争。总体说来,西汉时今文经学占据主导地位,东汉时则让位给古文经学。到东汉末,大儒郑玄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二者。

 

6、民本思想(简单应用):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次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孟子认为”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2009.07

 

7人性论(简单应用): 

【简答题】儒家“人性论”的内涵是什么?(2011.07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讨论。最先主张“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发展人。他认为人本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培养这种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而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人人斗殴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人的性恶。

8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看法(综合应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主张即知即行注重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此说为王氏后学的世俗化开启了法门。他所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念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他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指感觉和思维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抹平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之间的界限。

 

9道家思想发展简史(综合应用)

1)先秦道家。先秦道家是中国道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

2)汉代黄老学。黄老之学源于老子,始于齐国稯下,当时的田骈、慎到、环渊等人创了“黄老道德之术”,流行于战国末年,到吕不韦集门客著《吕氏春秋》时,“黄老道德之术”已被大量吸收进去,并形成了一个以道家为中心,兼并各家学说的粗糙的体系。

3)魏晋玄学。儒学发展到汉末流于极端繁琐、迂腐,荒唐而走入绝境。

 

【单选】1道家学说在汉代发展成为(   D  )2009.072011.04

A.老庄之学         B.玄学          C.淮南子之学         D.黄老之学

【多选】1、魏晋时期玄学兴起,被称为“三玄”的三部著作是(   BCE    )2012.07

A.《抱朴子内篇》   B.《老子》   C.《庄子》 D.《孝经》   E.《周易》

 

【名词解释】

道家:在人生与政治方面主张恬淡无为,反对人为的制度。虽然与儒家相对立,却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始终与儒家

     思想相辅相成,并与道教、佛教相结合产生出新的哲学思想。

 

10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老子、庄子

11道家主要典籍(理解)

《老子》亦称《道德经》,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部分,共八十二章。《老子》中提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换,具有朴素的辨证论思想;提倡“尚柔”、“主静”,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

 《庄子》是一部辑录以庄子为中心,包括其后学在内的整个庄子学派思想的文集。内容丰富多彩,文集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发哲理,无论在哲学上或文学上,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淮南子》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共二十一篇。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子的“道”论,以“道”为宇宙的本体,并对“道”之为“气”、“气”分阴阳而生化万物作了精彩的论述,明确提出“道有物”的思想。

 《论六家要旨》司马谈以黄老学说为主写成,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理论概括力,将秦汉之际流行的各派思想总结并分为儒、道、法、墨、名、阴阳六家,进而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剖析比较,分析了各家短长。

 

【多选】下列属于道家学派的典籍是(  ABC   )2009.07

A.《老子》       B.《庄子》       C.《淮南子》    D.《春秋繁露》    E.《公孙龙子》

 

 

 

12道家主要理论主张(简单应用)

道与自然:老子提出宇宙的本原是“道”;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的,“自然”就是天然自成,不含有意识性,也不带有意识性,不受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支配。

无为而治:老子建立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主张统治者用效法“天之道”,听任百姓自作自息,不加干涉,按天道自然的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负阴抱阳的辩证思想:在老子看来,在一切事物的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矛盾对立的势力,既排斥又依存。

道气合一:在宇宙观方面,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论,使“道”同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从性。一方面是“道”带上了较为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庄子认为人也由气发展变化而来。

齐物论:旨在说明万物的差别性无非是拘泥于人为的“我见”,是以人为有限的见识评断无限的宇宙。

天人新义:重新肯定了“天”与“人”的自然本质,否定了天的神性,提高了人的地位,表现出人的“觉醒”。

魏晋风度:魏晋玄学尊崇“自然”和重“人”的特点,通过文人潇洒飘逸、放荡形骸的言谈举止和愤世嫉俗、高蹈浪漫的处世态度,形成了一种视名教如缰锁、六经如糟粕,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然的士风。

越名教任自然:嵇康提出,视纲常名教为附赘悬疣,不为名教所拘束,任情而动,不求名利,不慕容华,只图逍遥自得,求得精神上的自由。

 

【简答题】简述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理论主张。(2009.072011.04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题名老子所著的道家哲理著作《老子》中,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自然”是“道”的本性,认为事物在对立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而主张“尚柔”、“主静”,“无为而治”。(2分)先秦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庄子,在辑录庄子及其后学的哲学思想的《庄子》一书中,庄子发展了老子“道”的观念,提出“气”的概念,认为“道气合一”,“道”体现于人,即人的自由。庄子还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一切对立是相对的,差别源于“我见”,只有“齐物”才能归于道。(2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是积极用世的政治哲学,而庄子“虚静无为”则是要求超脱的心灵哲学。(1分)

 

13法家思想简史(综合应用

1)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等,他们主张先认识现实,然后再依据现实对旧的体制进行改革。

2)秦代法家。秦王朝以法家思想统一天下,因而禁除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存在,以树立法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3)汉代法家。汉初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法家学说导致了秦王朝的速亡,于是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省刑少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制定了以回复社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比较宽松的政策。

 

1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李斯、韩非;汉初法家代表人物:晁错

 

【多选】1、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BC      )2010.07

A.商鞅        B.慎到         C.韩非         D.李斯            E.鬼谷子

2、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BC   )(2009.04

A.申不害     B.慎到      C.韩非   D.苏秦      E.吕不韦

15法家主要典籍(理解)

《法经》李悝“撰次诸国法”,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

《商君书》也称《商子》、《商君》、《农战书》,是关于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学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是法家代表学派之一。大多数篇章涉及军事,主要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是积极主张战争。二是农战结合。三是重刑厚赏。四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著作。大多出自韩非之手,主要阐述了韩非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的法治理论,以及他进化论的历史观和讲求实际的哲学观,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重要情况。

 

【单选】战国时期,撰次诸国法,修订出包括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的《法经》的作者是C )2008.04

A.商鞅      B.韩非      C.李悝       D.李斯

 

16法家主要理论主张:法、术、势并重(简单应用)

【单选】“法、术、势”的观念是______的基本思想。(  B    )(2012.07

A.儒家      B.法家      C.名家       D.纵横家

 

【简答题】简述韩非的“法、术、势”理论。

法、术、势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术语。“法”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的刑罚制度。“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势”指君主的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法家学派对于三者各有侧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是韩非政治思想的主旨,同时指出“势”在“法、术、势”三者重处于核心地位。

 

17墨家(识记):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后期墨家

墨子的主要思想(简单应用)1)重“耳目之实”(2)非命、尚力与天志、明鬼(3)兼相爱,交相利

18名家(识记):名家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

白马非马(简单应用)公孙龙认为白马与马两个概念的含义不同,白马的内涵除了包含马的内涵之外,还含有白色这一点,既指形体又指颜色,而马仅指形体,所以白马与马不同一;另外马的外延除了白马之外,还包含黄马、黑马,所以白马与马还是不可等同的。

坚白论(简单应用)在公孙龙看来,同一个事物中存在各种性质,它们虽然共处一体,却独立存在。坚白相离之说以不同感官的不同感觉代替客观事物中各种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看到一个事物中存在着的各种性质是相互联系融通,共成一体的。

 

【单选】1、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 C  )(2009.04

A.儒家    B.墨家      C.名家      D.法家

2、春秋以来儒家与墨家并称为“显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B )(2009.04

A.公输般     B.墨翟     C.墨瞿    D.惠施

3、“兼爱、尚同、非攻”的思想出自(   D   )2011.04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多选】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是(    ABDE    )2010.04

A.耳目之实    B.兼相爱,交相利   C.“王道         D.“非乐          E.非攻

 

第二章 神话传说与宗教

考核知识点

神话的定义(简单应用)神话是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2009.04

【单选】在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的是( C  )2012.04

A.历史      B.传说      C.神话     D.神化

 

1、 先秦神话传说(识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团)土造人、人文初祖黄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西王母

 

【多选】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是(  AB   )2009.07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抟土造人   C.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D.精卫填海        E.夸父逐日

2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是( ABC  )2012.04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抟土造人    C.后羿射日   D.牧野之战    E.烽火戏诸侯

 

2、 佛教简史(识记):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汉代

【多选】1现今世界佛教的三大系统是(    BCD     )2008.042008.07

A.西域传入中原的乘佛教                  B.由陆路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的乘佛教

C.由水路传入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的小乘佛教    D.越过印度北部高山传入我国藏区的藏传佛

E.由水路传入中原的大乘佛教

2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天台宗、______、净土宗和密宗等许多宗派。(  ABCDE  )2011.07

A.三论宗    B.华严宗      C.法相宗    D.律宗        E.禅宗

 

【论述】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的四个阶段。(2010.07

第一阶段:佛教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佛教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开始流传开来。这一时期,译经是佛教的主要活动。东晋与十六国对峙时期,十六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大都扶植佛教。南北朝时期,佛教进一步流传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出现了许多以研究某一部分佛典为中心的佛教学派。

第二阶段:佛教的繁荣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大成时期。隋唐两代的统治者多提倡、利用佛教。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许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第三阶段:佛教在与理学的融合中继续发展。宋代佛教日益与儒道融合。元代帝王崇奉喇嘛教,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由于元朝对佛教的大力支持,寺院经济形成了畸形的发展。

第四阶段:佛教在衰落中延续。明清两代佛教在教理教义上没有新的发展,佛教总体上是走向衰落了。

 

3、 佛教自从释迦牟尼在印度创教到13世纪在印度消亡经历的几个阶段。(简单应用)

第一阶段:原始佛教。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历史上一般吧这一时期的佛教和释迦牟

尼的创教时期合称为“原始佛教”;

第二阶段:公元前4世纪到前1世纪,印度佛教进入了部派佛教阶段。佛教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上座部是一些长老的主张,属于正统派,思想保守;大众部是多数僧侣的主张,是比较强调发展的流派;

第三阶段: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低为小乘,是释迦牟尼为一般人所说的法,而自己是更透彻的道理,可以救济众生成就佛果;

第四阶段:密宗佛教。7世纪到8世纪以后逐渐取得了主导的地位。密教以极为繁杂的咒术礼仪和神秘教义为主要特征,以法身佛大日如来取代释迦牟尼的教主地位,主张身密、语密、意密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

 

4、 乔达摩·悉达多、龙树和提婆(简单应用)

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因是古印度释迦族人,又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在二十九岁那年出家,学过禅定,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七天七夜,悟出了“四谛”的真理。悟道后,被称为“佛陀”,或简称“佛”。

龙树和提婆是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创立人,奉《大品般若经》为主要经典。主要的观点是空观,认为一切事物并无实体,因此这一派又被称为“空宗”。

 

5、 隋唐时期佛教八大宗派。(简单应用)

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许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6、 佛教人物:(识记)

鸠摩罗什:龟兹人。译出的重要佛教有《摩诃般若波罗密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他所弘扬的主要是龙树一系列的大乘学说。

玄奘:玄奘(602664),名陈炜。贞观,西行求法,贞观十九年,玄奘学成回国弘扬佛法,主要事业就是翻译佛经。玄奘在译经史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成就翻译的主要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称赞净土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把入印路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单选】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乃______所作。(   A   )2011.07

A.慧能      B.神秀       C.弘忍    D.了悟

【名词解释】

慧能:中国佛教史上的禅宗六祖,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宣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主张。(2012.04

 

【简答题】1、简述玄奘的佛学贡献。(2008.04

和窥基创建中国的法相唯识宗。在译经史上取得了前无古人辉煌成就,其所译佛典不仅系统反映了5世纪印度佛学的全貌,而且精确得当,矫正旧译的论谬,开辟了中国译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后人通称其译籍为新译。

 

7、 慧能生平经历及其主要成就。(综合应用)

1)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靠卖柴为生。前往湖北黄梅参礼五祖,在五祖门下做了一名行者,得其传衣钵后,

南归隐居。大约十六年后,至广州法性寺,正值因宗法师讲《磐涅经》,慧能公开自己嫡传身份并在法性寺正式剃度出家。两个月后,慧能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升座讲法。

 (2)慧能移住曹溪宝林寺,在那里他开坛讲法,教授徒弟,宣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主张。一时信

徒云集。从此以后,慧能在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影响很大。武则天、唐中宗曾先后召其入京,均被他婉言谢绝。

 

8、 佛教寺院大雄宝殿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的配置情况。(综合应用)

1)一种是结跏跌坐,左手横直左足上,名为“定因”,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精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2)一种是结跏跌坐,左手横直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

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

 

【单选】1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中年的名(  B )2009.07

A.韦驮天       B.阿难       C.观世音      D.弥勒

2、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中年的称“阿难尊者”,年老的称( D  )2012.04

A.韦驮天      B.弥勒      C.观世音     D.迦叶尊者

 

10、中国汉地佛教寺院典型配置。(综合应用)

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的生活区,建有僧房、斋堂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已容纳四海之来者而得名。

 

9、 佛教主要教义(理解)

因缘生法:指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以一定条件发证变化,以此解释世界、社会、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的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

 

【单选】1、佛教四大皆空的“四大”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______四种元素。(   C   )2011.07

A.金、木、水、火      B.天、地、水、火      C.地、水、火、风      D.天、地、水、土

2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的条件发生变化,以此解释世界、社会、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这一佛教基本教义称作(   A   )2010.04

A.因缘生法         B.四大皆空             C.不二法门               D.三昧

 

【名词解释】

四大皆空”: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还指四种元素所具有的坚、湿、暖、动的四种性能。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2012.07

 

12、佛教主要典籍(理解)

《大藏经》是一切佛教经典著述的总称,又称“一切经”,主要包括经、律、论三部分,所以又称“三藏”。(1分)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信徒们制定的日常修行守则,论是佛家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所作的著述。(1分)作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大藏经》中不仅保存了在印度久已失传的许多佛典,也包括了中国佛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它也是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1分)(2011.04

《五灯会元》南宋僧人普济编撰。是一部灯录体禅宗史书,通过问答形式记载了禅宗历代传法世系,首次采取按照五家七宗分编卷次的方法,按照世系先后编排全书。是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不仅为禅宗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而且也扩大了学者的视野。

《法华经》是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调和佛教内部各派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其突出重点在于弘扬会三乘方便,人一乘真实,即“会三归一”。力图调和大小乘教义之间的矛盾,以大乘佛教的思想来融合小乘的学说。还宣扬了真如佛性的理论,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均能成佛。是大乘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文中以大量生动的比喻对经中所主张的思想进行说明,文辞畅达,深入浅出。该经在佛教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不朽的价值。

《坛经》由慧能的弟子或再传子等所记载的慧能的行迹、语录。《坛经》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它的佛性说,另外一个重要思想是顿悟成佛说。

【单选】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是其弟子______根据他在大梵寺的讲法内容整理而成的。(   B   )(2012.07

A.神秀      B.法海       C.青原行思     D.南越怀让

【多选】佛教主要典籍有(  ABCD   )(2009.04

A.《大藏经》  B.《五灯会元》  C.《法华经》   D.《坛经》   E.《周易参同契》

13道教简史(识记)张陵、张鲁、张角、魏伯阳、寇谦之

【单选】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C    )(2012.07

A.张道陵      B.张鲁      C.寇谦之    D.丘处机

B.

14、道教主要代表人物(识记)葛洪、陶弘景、王重阳、丘处机

 

15、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过程及其理论(综合应用)

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字知明,号重阳子。金正隆三年四十七岁时,开始了道士生涯。他首先宣称在甘河“遇仙”,得到秘诀。接着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他善于随机应化,行事神奇诡异,惊世骇俗。金定七年,离家前往山东传道度人。他先后收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个弟子,后世尊称“北七真”;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了五个以“三教”命名的教会据点。当王重阳在山东宁海时自提其庵名为“全真堂”,因此自名其教为“全真教”。标志着全真教的创立。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教融合,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把《道德经》、《般若菠萝多心经》、《孝经》作为全真教徒必修的经典。

 

16、道教主要典籍(识记)《道藏》、《周易参同契》、《真诰》、《云笈七签》

【多选】1、《道藏》中的典籍,历来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所谓三洞,是指ACD )2011.07

A.洞玄      B.洞天        C.洞真 D.洞神        E.洞人

 

17、《道藏》的分类编排方法。(简单应用)

《道藏》中的典籍,历来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所谓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三洞之下,各列十二类,合称三十六部经。四辅,就是把三洞以外的经纶分为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四部类。四辅是对三洞经典的解说与补充,不再分类。

 

18、《抱朴子内篇》中神仙理论的主要内容。(简单应用)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每篇为一卷,主要内容是神仙理论。《抱朴子内篇》构建了宇宙观,把“玄”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由它产生天地万物。这是葛洪神仙理论的理论基础。他反复论证了神仙之存在、可信、可学。神仙可以“久视不死,旧身不改”,即神仙的特点是肉身不死,而不是灵魂不死。至于世间不见仙人,是因为仙人居高处远,非得道者,不能见到。《抱朴子内篇》还论述了修道求仙的方法。还记载了魏晋道教中流行的诸种法术。

 

【单选】1、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的道教理论著作是(   A   )(2008.07

A.《抱朴子内篇》 B.《道藏》  C.《周易参同契》   D.《云笈七签》

2东晋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抱朴子》的作者是(  C   )2009.07

A.张仲景     B.魏伯阳     C.葛洪     D.陶弘景

 

 

 

19、道教教义(理解):尊道贵德: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教认为人们修道必须要以立德为基础,立德是修道的前提。

  仙道贵生:仙道贵生的教义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所谓“仙道”即道教追求的得到成仙。道教教导人们要贵生、重生、乐生,认为生到合一,生存质量达到神仙一样的境界,就是得道。修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长生。

三洞宗元: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道教宗元于三元,三元分别是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道教以“三洞宗元”构建了其信仰体系。

天道承负:道教相信天道循环,善恶承负。道教认为,前人之过均有后人承负,一切听天道循环,受其承负。

 

【单选】1、“三洞宗元”的基本教义属于(  C    )2011.04

A.袄教           B.景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0、基督教(识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圣经》被基督教徒奉为经典。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635年,唐太宗贞观年间。

明末清初,基督教对中国的第三次传教活动的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比利时人汤若望和南怀仁。

(理解):景教: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635年,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一支是聂斯托利派,汉译名称为景教。

 

【单选】1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一支是聂斯托利派,汉译名称为(  D  )2008.042012.04

A.祆教      B.主教    C.东正教     D.景教

2、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 C )(2009.042012.04

A.马可·波罗    B.汤若望     C.利马窦   D.南怀仁

 

21、伊斯兰教(识记):伊斯兰教信奉的经典是《古兰经》

 

2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普传时期、完善成型期。(简单应用

1)伊斯兰教于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初传时期,这一时期伊斯兰教完成了在中国生根的过程。(2)元至明中叶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普传时期,这一时期穆斯林在中国形成了“遍天下”和“大分散,小集中,西北相对集中”的格局。(3)明中叶至清末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完善成型期。中国伊斯兰教完善成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十大民族形式和两大系统的成型。

 

【单选】1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穆斯林在中国形成“大分散,小集中,西北相对集中”格局的时期是( B )2009.07

A.唐宋        B.元至明中叶     C.明中叶至清末      D.清末以来

2、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为“穆斯林”,意为(  A    )(2012.07

A.顺从者      B.信仰者         C.忏悔者             D.痛苦者

 

第三章 史学

 

考核知识点:

1、 史学沿革:中国古代史学萌芽、确立、发展完善、转型四期。(简单应用)

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了一个由萌芽、确立到发展完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一、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时期。直到有了文字,历史记载方成为可能。继甲骨文、金文之后,《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由古代史官们集体编写。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从此开拓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确立。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至汉代,以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出现为标志,开始进入确立时期。继《史记》之后的《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又一基石之作。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确立时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东观汉记》与《汉纪》两书。三、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与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籍数量急增。隋唐时期,中国史学出现了重要转折。从唐以后,前代史书由后代设馆纂修便成为一种惯例。唐代史学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史学著作。明清史学进入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明代最大的一部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元史》。四、中国古代史学的转型。进入近代,受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广泛传播和各种政治变革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史学进入转型期,中国近代新史学开始诞生。

 

【单选】1、记载了虞、夏、商、周四朝政治活动和史事追述的政治史书是( B  )(2009.042010.04

A.《国语》     B.《尚书》   C.《春秋》    D.《战国策》

2典志类史书三通中,宋郑樵著的是(   C  )2009.07

A.《史通》     B.《通典》    C.《通志》    D.《文献通考》

3《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出现的时期是(   B   )2010.04

A.三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4______是新史学的杰出代表,他最先打出“史界革命”和“新史学”的旗帜。(   D   )(2012.07

A.顾颉刚       B.夏曾佑       C.康有为    D.梁启超

 

2、 理解

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的一种史书,也是几乎所有

古代文明国家出现最早的一种史书形式。

纪传体:是继编年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体,以人物为纲反映历史,中国古代所谓“廿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纪事本末体:是纪传、编年二体以外的第三种史书体裁。这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一种史书新体裁。

典志体:亦称证书体,是专记社会典章制度的史书。

史学评论:是“四大史体”外中国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所谓“史评”是指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大体分两类:一类重在评论史事,一类重在评论史书。

 

【多选】1下列属于编年体的史书是(    BC    )2010.04

A.《尚书》        B.《春秋》         C.《左氏春秋》     D.《通典》        E.《史记》

 

3、 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和缺点。(综合应用)

1)编年体优点:史事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明了史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因果关系,而且不会重复记载;缺点:记事前后割裂,破坏了史事的完整性,一桩完全的史事,被年月日分隔成为许多碎片。

2)纪传体优点: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考见各类人物活动情况,有范围更宽广的历史容量,便于通观历史发展的复杂局面,另外也便于读者阅读。缺点: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和脱节,结果也是“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辩”。

 

4中国古代史学所体现的优良史学传统(简单应用):(2012.07

其一是汇通古今方式。如:司马迁的《史记》、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其二是经世致用的治世精神。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春秋》。其三是求实直书的治史态度。如:杜佑的《通典》。其四是德、识、才、学并举的史学人格。如:司马迁的《史记》。

5、 编年类历史典籍(识记)

《春秋》既是春秋时代各国国史的通名又是鲁国国史的专名。现存的《春秋》一书,原出于鲁国史官之手,后来经过孔子整理。记载最多的是政治活动,其中又以各国之间的征战比重最大。

《汉纪》编年体史书,又名《前汉纪》,区别于袁宏所著的《后汉纪》。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该书专评治乱兴衰,着重叙述历史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战争,也记载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言行,及有关国计民生的制度和文化状况,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比较全面反映历史内容的通史。

 

【单选】1《汉纪》把纪传体成功的叙述方法合理地运于编年体,它的作者是(   A   )2008.04

A.苟悦      B.袁宏      C.沈约    D.裴子野

 

6、《资治通鉴》发展了编年体的叙事方式。(综合应用)

【论述】论述《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及影响。(2010.04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攥,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首先,以简取代繁杂,改变了汉唐以来以纪传体独居史学垄断地位的局面。其次,发展了叙事的方式。它采用灵活叙事各种方法,使编年史写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说有提纲法、追叙法、连类法以及带叙法。再次,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史料考异制度,最后,它首创编年史的目录法。

 

7纪传类历史典籍(识记):《史记》、《汉书》

【单选】班固的《汉书》是( C  )2012.04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国别史

 

8、《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地位。(综合应用)2008.04)试论《史记》的史学成就。(2011.07

1)《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首推的经典之作,因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正式形成,也因此其作者司马迁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史学之父”。(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通史。(3)《史记》为我国史书开创了纪传体的新体裁。(4)《史记》虽然主要记载的是属于帝王将相等统治阶级的事迹,但是司马迁在列传中,还记叙了不少游侠、刺客、货殖等下层社会的人物。(5)《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9、纪事本末类历史典籍(识记):《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单选】1、摘取《资治通鉴》中的重要史实,分类编辑成《通鉴纪事本末》的南宋史学家是( C )(2009.04

A.朱熹      B.郑樵      C.袁枢       D.陈邦瞻

2、“纪事本末体”是由南宋的______开创的史体。(   A   )(2012.07

A.袁枢       B.司马光       C.班固      D.王夫之

 

10、典志类历史典籍(识记):《通典》、《通志》、

《通典》(2012.042012.07)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上起远古,下至唐玄宗天宝末年。二百卷,唐杜佑撰。《通典》的编纂次序,和以前纪传体史书中的“志”有很大不同。以事类为中心,按朝代先后编次。建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裁,这是它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主要成就所在。

《文献通考》我国继《通典》、《通史》二十略之后又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记载上古至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典章制度。

10、 史评类历史典籍(识记)

《史通》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二十卷,唐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撰,是史评的杰出代表作。

《文史通义》:清乾隆年间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他提出“六经皆史”,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他把史籍区分为有“别识心裁”的“撰述”之作和纂辑史料的“记注”两类,认为各有用处,而撰述之作的价值最高。他提出史学家应端正心术培养史德。(2009.04

 

12、章学诚对中国古代史学的贡献。(综合应用)

章学诚对史学的贡献很大,主要表现在对当时脱离实际的学风的批判和关于史书修纂的看法上。在《文史通义》中,章学诚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史学的见解。他竭力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既反对空谈义理,又反对专务考索。在史书修纂上,章学诚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把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两大类。章学诚在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三长”还不够全面,治史者必须要有“史德”。

 

第四章 文学

考核知识点

1、 理解:原始歌谣:产生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它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是中国文学最早的形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楚辞》是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在学习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单选】在汉代刘向编定的《楚辞》中所收录的宋玉的代表作是(  B    )2011.04

A.《九歌》          B.《九辩》 C.《九章》  D.《橘颂》

【多选】《诗经》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有(  ABD    )2011.042011.07

A.比            B.兴          C.颂             D.赋          E.

 

【名词解释】

“赋、比、兴”:《诗经》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一种带有联想或象征的发端,兴句或与正意只有韵律上的联系而在意义上并无关联,或与全诗主旨有意义上的联系。(2012.07

 

【论述】.略论《离骚》的艺术成就。(2011.07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先在结构上,贯穿《离骚》全诗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诗人对往事进行了回顾,叙述了自己的身世怀抱,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的失败。第二部分是诗人转向对理想的追求。第三部分是着重揭示诗人内心的彷徨。其次,《离骚》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表现悲剧精神的最早典范。另外,《离骚》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辞彩丰富华美。

 

2、 理解:汉乐府民歌:“乐府”是汉代的音乐机关,主要职责是采集民歌,训练乐工,为民歌和文人诗作制作曲谱,

配乐演奏。在思想方面,汉乐府民歌继承发扬了《诗经》的传统,多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揭示了汉代社会面貌。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正式形成。反映处在汉末动乱年代中俄下层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哀伤,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幸福的憧憬。主要内容是抒发失意沉沦的感慨悲哀,描写游子思妇的别怨离愁。

 

【单选】1、汉乐府民歌《上邪》是( B  )(2009.04

A.讽刺诗     B.爱情诗     C.颂诗       D.游仙诗

2《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多集中于(  D   )2009.07

A.《大雅》  B.《小雅》  C.《颂》    D.《国风》

3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正式形成的作品是(   C   )2010.07

A.班固的《咏史》    B.屈原的《九歌》    C.“古诗十九首”     D.汉乐府民歌

【多选】1屈原的著名诗作包括(   ACDE     )2010.04

A.《九歌》        B.《九辩》         C.《九章》         D.《橘颂》        E.《天问》

 

3、 魏晋南北朝诗歌(理解)

建安诗歌:即指上起汉献帝,下迄汉末魏初时期的诗歌。其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

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踽、应玚、刘祯)和女诗人蔡琰。

正始诗歌:上承建安,下接太康。此期创作可大略分两种方向。一种以何晏、王弼为代表,诗作多以抒发道家

志趣为主旨。另一种以阮籍、嵇康为代表,诗歌以抒发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为主。

太康诗歌:其内容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没有胸怀大志的宏大抱负,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

情思。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典型诗人代表陆机与潘岳。

左思的《咏史》:西晋诗坛第一人。左思的诗歌体现出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充满着一种悲愤不

平之气。

郭璞的《游仙诗》:东晋诗坛的重要诗人。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东晋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

乎寡味,与汉魏西晋以来抒情绘景的写实倾向背道而驰,纯粹叙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等原则。

陶渊明:为玄言诗画上句号的是晋宋之交的大诗人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在陶诗中,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

宦海生涯的憎恶紧密联系在一起,即讴歌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也鞭挞了当时社会和官场的黑暗腐败。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个特点是精确而细致地描绘大自然。另一个特点是华丽丰赡,“富艳难踪”。

鲍照的拟乐府: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感情豪迈奔放,辞采丰美,音调激昂,风格陡峭奇劲。

“新体诗”是从诗歌韵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

的过渡阶段,因为产生于南朝萧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宫体诗:多是表现宫廷和贵族的奢华享乐生活,描摹色情。

 集南北诗风之大成的庾信:真正融合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

 南朝乐府民歌:几乎全是情歌,反映了人民要冲破礼教藩篱,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

 北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广阔,多数表现尚武精神,也有牧歌和情歌,还有的反映了民间疾苦、贫富不均的社会

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点。

 

【多选】1建安诗歌的代表性作家包括(    ABE     )2010.07

A.“三曹”        B.“七子”        C.阮籍            D.嵇康            E.蔡琰

B.

【论述】试论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征。(2008.07

    陶渊明的诗中,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对宦官生涯的憎恶紧密联系一起。既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现了诗人怡然自

得的心情,也表达了当时社会和官场的黑暗腐败。另外陶渊明的诗反映了农民的部分苦况。在艺术成就方面,陶渊明

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了平淡自然而韵味淳厚的独特风格,其次它能够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在中

国诗歌史上有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开创了中国史上田园诗的创作道路。

 

4、 唐代诗歌与唐五代词(理解)

初唐诗歌:初唐诗坛,一方面仍然承前代诗歌的绮靡诗风,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清除改造这种风气,逐渐显露出气势雄壮、清新刚健、感情浓烈的特征。“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歌: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盛唐诗歌具有广阔壮大的襟怀、昂扬奋发的精神和明朗浓烈的

感情,在艺术形式上创造出完美的诗歌境界,追求清新流丽的自然之美,被称为“盛唐之音”。盛唐山水田园派,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盛唐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唐诗歌:主要包括大历诗歌、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韩孟诗派及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

晚唐诗歌:晚唐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李商隐,他的作品,尤其是无题诗,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中,流露出浓

厚的感伤气氛,善于表现细微的感受和个人心绪,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

唐五代词:词大约产生在初、盛唐。词的创作主要在晚唐五代。温庭筠是晚唐重要的词人。

 

【单选】1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善于表现边塞奇异风光的是(   A   )2008.04

A.岑参        B.高适       C.     D.王维

2白居易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 C  )(2009.04

A.讽喻诗    B.闲适诗    C.感伤诗 D.杂律诗

3、盛唐边塞诗派诗人高适的代表作是(   A   )2010.072011.04

A.《燕歌行》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感遇》        D.《长信秋词》

       4、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代表作是晚年作于夔州的( D  )2012.04

       A.《望岳》        B.《三吏》      C.《三别》 D.《秋兴八首》

       5、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C   )(2012.07

       A.李白            B.刘禹锡        C.王维         D.杜牧

6被称为千古绝唱的《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B  )2009.07

A.王勃       B.陈子昂     C.卢照邻       D.骆宾王

 

【多选】1、盛唐与晚唐诗坛被誉为大、小“李杜”的诗人包括(    ABDE     )2010.07

A.李白            B.杜甫            C.李贺           D.杜牧           E.李商隐

2、初唐诗歌的代表性诗人有(  ABCDE    )2011.04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E.陈子昂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ABDE )2012.04

        A.王维     B.孟浩然     C.高适   D.储光羲     E.常建

 

5、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综合应用)

(1) 思想内容:首先是盛唐精神的代表,这表现在他非凡的理想主义、强烈的进取精神、高度的自信和自由解

放的思想上;其次对社会、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现实。

(2) 其诗豪放飘逸,表现为奔放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多为歌行古风,他的绝句明丽清新,表现为清新流丽的

语言和明净澄澈的境界。

6、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综合应用)

【论述】杜甫诗歌创作为唐诗发展做出哪些贡献?(2012.07

1)思想内容。杜甫诗歌拓展了诗歌体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生活,素有“诗史”之称。杜甫诗写民生疾苦,特别是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杜甫诗还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

2)艺术形式:其诗以小见大,具有高度概括性、典型性。杜甫诗观察和描写极为细致,能在细微之处见出博大深厚。

 

7、 宋诗与宋词(理解)

宋初诗坛:沿袭晚唐五代诗风,主要诗派先后有“白体”、“晚唐体”和“昆体”。

宋诗高潮:代表诗人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南宋诗坛

北宋词:词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北宋词可分为三期,即初期、创造时期和总结期。

南渡词:辛弃疾 

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

 

【单选】1.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是(  B   )2009.07

A.“西昆体    B.江西诗派    C.“晚唐体 D.“江湖诗派

2、在北宋词的创造时期,专力作词并大量创制慢词,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是(   A   )2010.07

A.柳永              B.苏轼              C.秦观             D.黄庭坚

        3、宋诗高潮期,以“生新瘦硬”的风格引领而形成江西诗派的诗人是( C  )2012.04、)

       A.王安石         B.苏轼           C.黄庭坚        D.苏辙

        4、北宋诗人______强调诗歌创作要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技巧。(   A   )(2012.07

       A.黄庭坚          B.王安石           C.苏轼            D.韩愈

 

8、 北宋词三期及代表词人(简单应用)2010.04

北宋词的发展分为初期、创造时期和总结时期三个时期。自宋初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等。自仁宗天圣、景祐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代表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自哲宗末年直至汴京都陷以前为北宋词的总结时期。代表词人李清照、周邦彦。

 

9、 辽金元诗坛与元散曲(理解)

元散曲:元散曲是由汉族原有的大曲、词、诸宫调等诸种传统音乐形式,与宋、金以来的民间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胡曲番乐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分为小令和桃树两种基本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其中成就最高就是马致远。(2011.07)

 

10、 明代诗、词、曲和民歌(理解)

明前期诗坛:明代前期诗歌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明初诗歌、台阁体、茶陵派。

明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其时诗歌流派也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前七子”、“吴中四才子”和“后七子”。

明后期诗歌新变: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公安派、竟陵派、复社和几社。

明散曲:具有发掘新的生活内容、深入表现人情世态方面的时代特征。

明代民歌:内容多市井生活的世情俗态、男女私情,甚至用露骨的色情来表现市民的色欲;艺术表现上泼辣大胆真率,语言通俗形象生动。

 

【单选】1、明代的______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艺创作主张。(   A   )(2012.07

       A.公安派       B.前七子       C.后七子      D.桐城派

 

11、清代诗词的复兴(理解)

清诗:清诗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清初、康熙、乾嘉三个阶段。

清词:

【单选】1清代词坛真正以词人本色著名的词人是(   C   )2008.04

A.陈维崧     B.朱彝尊    C.纳兰性德     D.周济

 

12、近代诗词(理解):近代进步诗歌、近代传统诗歌、近代词

 

13、中国诗歌发展的九个阶段。(简单应用)

1)原始歌谣与《诗经》、《楚辞》(2)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3)焕然多彩的魏晋南北朝诗歌(4)唐代

诗歌与唐五代词(5)宋诗与宋词(6)辽金元诗坛与元散曲(7)明代诗、词、曲和民歌(8)清代诗词的复兴(9)近代诗词

 

14、先秦散文(理解)

先秦历史散文:散文的一类。包括《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012.04

先秦诸子散文:散文的一类。包括《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单选】1、下列先秦散文中创作寓言的数量最多的是( A  )(2009.04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多选】1先秦诸子散文著作包括(   ABE     )2008.04

A.《论语》     B.《荀子》     C.《国语》   D.《春秋》    E.《韩非子》

2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包括(  ACDE   )2009.07

A.《尚书》  B.《韩非子》  C.《战国策》   D.《国语》  E.《春秋》

 

15、汉代政论散文各期特点(简单应用)

1)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汲取秦鉴,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轻刑减赋、休养生息政策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取消言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的教训,为新生王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2)西汉后期,董仲舒提出法天顺天的思想,在天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的逻辑关系。(3)东汉后期,主要是社会、政治批判的文章。切实深刻,情感激愤,是它们的一般特点。

 

16、两汉政论历史代表作及其特点。(简单应用)

西汉的代表作有:陆贾《新语》十二篇,批评秦王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标举仁政王道,主张“无为”政治。贾谊《新书》指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无序、经济失本等重大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董仲舒《天人三策》在天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的逻辑关系,提出法天顺天的思想。东汉的代表作品有: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等,切实深刻,情感激愤,是它们的一般特点。

 

【单选】1两汉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2008.04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越绝书》

2、西汉散文的巨大成就主要是(   D   )(2008.072012.07

A.《吴越春秋》         B.《汉书》  C.《汉纪》  D.《史记》

【多选】1两汉时期著名的骚体赋有(   ABE     )2010.042012.04

A.班婕妤《自悼赋》         B.班彪《北征赋》         C.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

D.班同《两都赋》           E.班固《幽通赋》

 

17、汉赋分期及各期特点(简单应用)

1)西汉中前期赋,包括赋体和骚体两类。铺张扬厉、逞竞文采的典型的大赋;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进行层层的夸叙摹绘,津津乐道和或抒情、或咏物、或言理,情感真挚,思理明切。(2)西汉后期的辞赋,仍然有赋体和骚体两类。但在题材的开拓和集中、表现方式的含蓄委婉等方面有所发展。(3)东汉前期的辞赋,也有骚体和赋体两类。(4)东汉后期的赋,发生了从大赋到抒情小赋的重要转变。

 

18、魏晋南北朝散文、骈文、赋的成就(综合应用)

1)散文方面,创作上打破了汉代中后期以来重复敷衍经义的僵化局面,在内容上真情流露,在形式上注重文采,甚至开始了骈偶化倾向。善谈名理成为散文的重要内容。但文学价值更高的却是稽阮讥刺和抨击黑暗政治和虚伪名教的文章。两晋散文,更加注重讲究形式技巧。(2)南朝骈文是中国散文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偶工整精巧,辞藻华丽,为中国散文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3)赋作方面,建安赋作承汉末抒情小赋的遗风,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对偶工整和辞藻华丽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转化的开端。

 

19、唐宋散文(识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单选】1______提出了“文以载道”散文创作主张。(   A   )(2008.07

A.韩愈  B.苏轼  C.王安石     D.李东阳

【多选】1、下列作家中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  ABCDE   )(2009.04

A.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王安石    E.苏洵

2、唐宋八大家中,______是属于唐朝的。(    DE      )2012.07

A.苏轼      B.苏辙      C.王安石     D.韩愈      E.柳宗元

 

【名词解释】

唐宋八大家:唐宋“古文运动”的八个著名的散文家的统称,(1分)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1分)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分)

 

20、明清散文(识记):(明)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性灵说、桐城派

 

【单选】1、明中叶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以______、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A   )2011.07

A.李东阳          B.方苞       C.李攀龙      D.王世贞

【多选】1明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流派包括(   ABCE      )2008.042008.07

A.竞陵派     B.唐宋派     C.公安派     D.桐城派      E.后七子

 

21、小说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识记)

志怪小说: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祖冲之《述异记》

志人小说: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刘义庆《世说新语》

 

【多选】1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有(  ADE   )2009.07

A.张华《博物志》 B.裴启《语林》  C.刘义庆《世说新语》 D.干宝《搜神记》  E.祖冲之《述异记》

B.

22、有意为小说的时期(唐代)——唐传奇(识记):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陈鸿《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李朝威《柳毅传》,陈玄祐《离魂记》,杜光庭《虬髯客传》

 

【单选】1唐传奇《莺莺传》的作者是(   C  )2009.07

A.白行简      B.蒋防     C.元稹      D.李朝威

 

23、小说史上的变迁期(宋元)——宋元话本(识记):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平话》、《秦并六国平话》、《乐毅图七国春秋后集》、《前汉书续集》

 

24、小说的成熟期——明清小说(识记):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白话小说史上集大成之作曹雪芹《红楼梦》

【单选】1、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人情小说是(   B   )(2008.072012.04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红楼梦》    D.《水浒》

        2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   C   )2011.07

A.《儒林外史》    B.《西游记》      C.《金瓶梅》    D.《三国演义》

 

2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简答题】简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及其特点。(2009.04

庚子国变之后,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讥弹风俗的谴责小说,其中较有影响,被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荛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这些小说反映了清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和知识分子对当局的失望。在艺术手法上,偏于夸张和揭露。

 

 

第五章 艺术

考核知识点

1、中国艺术的主要特征。(综合应用)2008.07

中国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美与善的统一:中国艺术思想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伦理上,便是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2)情与礼的统一:中国艺术总是从情感的表现和感染作用方面去说明艺术的起源于本质,并十分强调“情”与“理”的统一。(3)人与自然的统一:基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艺术总是强调在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中追求美。

 

【单选】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是( B  )2012.04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建筑的分类(识记):中国古代建筑繁多,按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八类:宫廷府第建筑、防御守卫建筑、陵墓建筑、祭祀性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纪念性和装点性建筑、民居及娱乐性建筑。

(理解)代表性建筑:万里长城:中国古代的一项极为浩大的军事工程,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气魄雄伟,工程宏大,建造精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毅力与聪明才智。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现存为唐后期所建,构造简洁,造型比例雄浑优美,格调古朴,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佛光寺的唐塑、壁画、墨迹与建筑合称“四绝”。

大雁塔:唐高宗时由唐玄奘创建,以存放由印度带回的经卷。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由隋代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全世界最早的敞肩单孔石拱桥。造型优美,巧夺天工,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这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明十三陵:明代的十三座帝陵。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阔而肃穆的整体。集中反映了中国陵墓建筑的最高成就,彰显了大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水平。

北京故宫:即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

 

3、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六个阶段。(简单应用)

1)原始社会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为成型期。特点是城市初步成型,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建筑各自封闭而独立。

2)秦汉到三国时期为成熟期。特点是宫殿建筑规模宏大,砖石结构的建筑发展迅速。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吸收期。特点是佛教建筑大量涌现,形成丰富多彩的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

4)隋唐两代为高峰期。特点是城市和宫殿的规模空前宏大,布局和造型都有很高的水平。

5)宋元两代为转变期。特点是城市建筑规模缩小,大城市里封闭性街坊建筑格局被打破,城市商业建筑纷纷涌现。(6)明清两代为渐进期。特点是官式大型建筑逐渐定型化、城市化。

 

4、中国建筑的风格特点。(简单应用)2009.072011.04

中国建筑风格特色主要是:一为灵活适用的木结构体系;二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三为舒展自如、平面铺开的整体外形;四为封闭内向、严整对称的群体布局;五为绚丽多姿的色彩和装饰。

 

5、(理解)代表性园林:避暑山庄:也称热河行宫。始建于清康熙时期,为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整个建筑群依山构室,气势雄伟壮丽。

圆明园:是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总称。汇萃了历代造园艺术的菁华,以“园中有园”为艺术旨趣,将诗情画意融汇于万千景象中,创造出既宏伟壮丽又幽雅细腻的景致,赢得了“万园之园”的美誉。公元1860年和1900年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毁为废墟。

苏州留园:建于明代,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建筑庭院为特色;中部以假山围绕水池布置;西部则以三林野趣见长。

 

【单选】1、中国园林和西亚、______的园林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   B   )(2012.07

       A.北美洲       B.欧洲      C.新西兰       D.巴西

2、中国园林的集大成时期是______时期。(  D    )(2008.072010.07

A.北宋  B.南宋  C.元      D.明清

 

 

6、中国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简单应用)叠石、理水、植物造景。

【多选】1、中国园林主要的造园手法是(     ABE     )2011.07

A.叠石      B.理水        C.筑台       D.曲径        E.植物造景

 

7、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综合应用)2009.04

(1)园林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借势,富有自然风趣的特征。(2)园林建筑空间处理,注意避免轴线对称。通过大小不一的空间划分,以求虚实结合,疏密相间,增加园内风景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3)在风格上,含蓄蕴藉、追求诗情画意,同时往往通过楹联、匾额来增加文化蕴涵。

 

8、音乐代表性乐器(识记):编钟、琴瑟、琵琶

(理解)重要音乐家:李延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他把乐府所收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后世音乐的发展,功勋卓著。

嵇康: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为人耿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

李龟年:盛唐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乐人。精于歌唱,工于作曲,善奏筚篥、羯鼓,谙熟民间音乐。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兼音乐家。词风清空峭拔,骚雅幽深,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和作曲,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有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单选】1、以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而传世的歌唱家是(   B   )(2008.07

A.公孙大娘   B.李延年  C.姜夔   D.李清照

 

【名词解释】

五声:无声亦称五音,是中国古代宫、商、角、徽、羽五个音节的总称,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形态,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2008.07

 

【简答题】中国传统的有代表性的乐器有哪些?(2012.07

(1)编钟(2)琴瑟(3)琵琶(4)胡琴(5)羯鼓

 

9、经典舞蹈(识记):巴渝舞、巾舞、破阵乐舞、霓裳羽衣舞

(理解)重要舞蹈家:赵飞燕:原名宜主,汉代的著名舞人。由于她舞姿特别轻盈、柔美,故人称“赵飞燕”。

杨玉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他音乐素养极高,会演奏多种乐器,歌舞尤为出色。

公孙大娘: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善舞剑器,舞艺超群,屡次被招入宫,表演剑舞技艺,是唐代见于记载中,既活跃于民间,又闻名于宫廷的少数舞蹈家之一。

 

10、戏曲(理解):重要剧作家:关汉卿: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

王实甫:与关汉卿堪称元剧坛的双子星座。代表作《西厢记》。

汤显祖: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代表作《牡丹亭》、《紫箫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洪升:清代戏剧家。代表作《长生殿》、《回龙记》。《长生殿》被誉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擎”。

   孔尚任:清代著名戏剧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单选】1______在宫廷禁苑里选择“梨园”作为教习乐舞的场所,后世就称戏班为梨园。(D)(2008.07

A.清世祖  B.汉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11、 戏曲(简单应用)

元杂剧是在宋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诸宫调、唱赚等说唱艺术和民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元杂剧的崛起与繁荣是中华戏曲成熟的标志,中国戏曲崛起史上的第二座高峰。2008.04

明传奇:是在宋代南方温州一带产生的南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的体制比杂剧自由。台上角色皆可演唱,篇幅一般较长。元末明初重要的传奇作品是高明的《琵琶记》和号称“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京剧:是百余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公元1790年,主要唱腔为二黄调的南方“四大徽班”奉诏进京演出,与来自湖北的主要演唱西皮调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徽汉二调合流。后又广泛吸取了昆腔、秦腔等的长处,终于成为新的戏曲剧种“皮簧戏”,即京剧。(2008.07

 

【单选】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的作品是(   C   )2011.07

A.《荆钗记》      B.《白兔记》      C.《宝剑记》      D.《拜月记》

【多选】1、明代南戏的四大声腔是指(     ABCE     )(2008.07

A.昆山  B.余姚  C.海盐  D.宁波  E.弋阳

        2、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有(  ACDE   )(2009.04

A.《牡丹亭》  B.《长生殿》    C.《紫钗记》     D.《紫萧记》    E.《南柯记》

 

12、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综合应用)2012.04)【简答题】

1)高度的综合性(2)虚拟性(3)程式性(4)强烈的夸张性

 

13、绘画(理解)

六朝三杰: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刘宋画家陆探微与萧梁画家张僧繇的合称。

吴道子:唐代中期最杰出的画家,历史上被尊为“画圣”。其画以佛教、道教题材取胜,山水、花鸟、走兽也冠绝一时。他落笔雄劲,富于变化,敷粉简淡。

唐寅: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文上名声显赫,绘画也令人称颂,山水、人物、花鸟俱工,以山水画见长。其行笔细腻流畅,笔墨精到,构图幽简清旷,意境空灵恬淡。

 

《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泽瑞绘制的长卷风俗画,享有“神品”的美誉。画面主要由远郊农村生活风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上下游和楼城内外市井风情三部分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8.072009.042010.07

 

【单选】1、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属于( B  )(2009.04

A.风俗画      B.院体画       C.文人画     D.市井画

2、著名的《洛神赋图卷》的作者是( D  )(2009.04

A.张僧繇      B.吴道子       C.陆探微     D.顾恺之

3、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   B   )2011.042012.04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4、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有(   C   )2011.04

A.《步辇图》      B.《簪花仕女图》   C.《女史箴图卷》  D.《历代帝王图卷》

 

【多选】1、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主要有(     ABCDE     )(2008.07

A.工笔  B.写意  C.勾勒  D.设色  E.水墨  F.院体画

2、中国绘画史上的“六朝三杰”是(  AC   )(2009.04

A.顾恺之    B.吴道子    C.陆探微      D.钟繇      E.阎立本

3、唐寅、文徵明、______、仇英,以水墨写意见长,被称为“吴派四大家”。(  C    )2011.07

A.黄公望      B.王蒙        C.沈周       D.吴镇

4、下列画家中不属于“扬州八怪”的有(  A    )2011.07

A.任伯年      B.金农        C.闵贞      D.罗聘

 

14、传统雕塑的主要类型。(简单应用)2008.042010.07

(1)陵墓集群,包括陵墓表饰(石人、石兽、华表)墓室雕饰(墓门、墓道等墓内建筑)、名器艺术(陪葬用品) 

(2)宗教集群, 包括佛道寺观和其中的塑像、浮雕。 

(3)建筑装饰, 包括宫殿、会馆、牌坊、民居、桥梁等建筑上的装饰性雕饰 

(4)工艺雕塑, 包括工艺性的泥塑、瓷塑、木雕、玉雕等

 

【单选】1按雕塑类型划分,石兽、华表属于(   B   )2008.04

A.墓窒雕饰      B.陵墓表饰      C.建筑装饰     D.艺雕塑

 

15、传统雕塑的主要艺术特点。(综合应用)

1)浓郁的装饰性(2)鲜明的绘画性。

 

16、书法(识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草圣张旭、颜柳(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郑燮

【单选】1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C   )2008.04

A.《蜀素帖》   B.《鸦头丸帖》   C.《兰亭集序》   D.《诸上座帖

       2、东晋王羲之的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A   )(2008.07

A.《兰亭集序》  B.《张迁碑》 C.《泰山刻石》     D.《松风阁诗帖》

       3在楷书的定型化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书法家是(  A   )2009.07

       A.钟繇     B.王羲之     C.蔡邕    D.曹喜

       4、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D   )2011.04

A.《张猛龙碑》        B.《岳麓寺碑》    C.《黄州寒食诗帖》  D.《兰亭集序》

       5、中国书法的鼎盛阶段是(  C )2012.04

       A.秦汉         B.魏晋        C.唐代       D.宋代

       6、草书始于______,是为求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A  )(2012.07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隋代

 

 

 

17、篆刻流派(理解):皖派(也称徽派)中华篆刻史上的第一个印章流派,开创者为文彭的学生何震。篆刻呈古朴苍劲、端重遒劲之气。清初程邃既注意师法前贤,又立矫呆滞做作的积弊,风格或朴茂醇厚,或工整秀丽,或端重凝炼。后世称以何震、程邃为代表的安徽籍篆刻家为“皖派”。

浙派:是与皖派同时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兴起于清代乾嘉年间,由浙江杭州人丁敬创始。丁敬兼收并蓄并积极创新,自成清刚朴茂、苍劲生拙的艺术风格。继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钱松、赵之琛及胡唐等人。后人就把他们连同效法其艺术风格的印家,总称为“浙派”。

 

18、篆刻艺术三要素。(简单应用)

1)书法,是刻印的基本前提,应对篆体文字进行临摹和学习,从中吸取笔法、体势和结构布局等知识。(2)章法,是关于印文的布局安排和空间构图的知识。(3)刀法,是刻制印章时把握和运用刻刀的方法、技法。

 

【单选】1、元末画家______用花乳石刻印,开文人画家以石制印的先河。(   A   )(2012.07

       A.王冕      B.汪士慎      C.丁敬       D.元好问

       2、秦印采用的文字多为(  A    )(2012.07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行书

【多选】1、篆刻艺术是融______诸要素为一体的艺术。(     ABC     )(2008.07

A.书法  B.章法  C.刀法  D.镌法  E.绘法

 

19、工艺美术(理解)

青铜工艺:代表着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珍品。

唐代著名的窑场:南方的越窑:越窑瓷器胎质坚硬,釉色莹润,纯净如翠,宛如含露欲滴的荷叶。

北方的邢窑:邢窑的白瓷胎质细腻,釉色白润,皎洁如玉。

宋代:汝窑:烧制的瓷器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青,十分纯净,釉汁莹厚滋润;

      官窑:瓷器胎骨呈深灰色或紫色,釉汁莹润,釉色有月白、粉青和大绿等。

          龙泉窑:瓷器釉色有淡青、淡绿和粉青等,釉层厚润,色泽柔和;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定窑装饰技艺的精丽,已达到工巧惊人的地步。

          景德镇窑:是中国最著名的瓷窑产区,著名的“影青器”质细、胎薄、造型规整秀丽,釉色明彻湿润。

【多选】1宋代著名的瓷窑有(  BCDE   )2009.07

A.越窑       B.汝窑       C.定窑       D.景德镇窑        E.官窑

2、宋代瓷器工艺高度发展。龙泉窑、景德镇窑、______等都是当时著名瓷窑。BCE )2011.07

A.年窑      B.官窑        C.汝窑       D.邢窑        E.定窑

3、宋代最著名的瓷窑有( ABCDE  )2012.04

A.汝窑      B.龙泉窑     C.定窑      D.景德镇窑     E.官窑

 

20、编织工艺三大类(简单应用)

1)竹编:即运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用品。各地竹编风格各异。浙江竹编造型优美,做工精巧;福建竹编花样百出,精致华丽;四川竹编纤细精美;湖北竹器,工艺独特。(2)草编:主要用黄草、蒲草、龙须草等作材料。山东、河北、河南的麦秆编极为发达。(3)藤编:以梨藤、灰藤、盘山藤为主。广东是藤编的主要产地,不仅可制作家具,还可编制提篮、灯笼、花插以及鸟、兽等各种玩具。

第六章 文字与图书

考核知识点

1、汉字的演变(理解)

图画文字: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经常把他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用图画记录下来。

甲骨文: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是指写或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2009.07

篆书(大篆、小篆):大篆字体方正略长,笔画转折回旋,象形的意味更少;秦相李斯对大篆进行了改进和减省,吸收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把这种新产生的整齐、简化、规范了的文字命名为小篆。

隶书:是对于篆书而言的一种字体,相传是秦吏程邈在狱中发明的。

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始于秦汉之际,通行至今,成为两千多年来文字书写的规范。

草书(章草与今草):始于汉代,是为求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正体之间的一种流畅字体。

 

【多选】1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确的是(    ABD     )2008.04

A.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       B.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C.主要发现于河南南阳 D.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用以记载历史的文字

E.从字体角度说属于小篆

 

2、汉字简化采用的三种主要方法。(综合应用)

(1)用本字代替分化出来的繁体字。

(2)用古今字中的古字代替后出的今字

(3)选用通假字、异体字中笔画较少的字代替笔画较多的字。

(4)把草书楷化。

5)运用会意、形声法另造新字。

 

3、六书的理论内涵。(综合应用)2010.04

汉字六书是古人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规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中前四书指汉字的形体结构,后二书只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有助于了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及其表意性特点。

(1)象形,就是按照实物的外形特征,用线条或笔画把它描画出来。

 2)指事,当遇到抽象得无可描摹的事物时,人类只好使用一种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的符号来表示。

(3)会意,有一些情况无法简单地使用象形字或指事字来表示,于是用两个或更多的单体字拼合起来,组合出新的意义。

(4)形声,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的形声字。

(5)转注,转注并非造字法,而是属于“用字法”。

(6)假借,假借就是同音代替。

(7)

【单选】1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字属于(  C    )2010.04

A.象形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2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鸣”字属于( B  )2012.04

A.象形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多选】1、“六书”中属于文字使用方式的是(     AB     )(2008.07

A.转注  B.假借  C.指事  D.会意  E.形声  F.象形

2、属于"六艺"内容的有(    BCDE     )2010.07

A.诗         B.书        C.         D.乐        E.

 

【名词解释】

六书:古人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规律。(1分)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分)六书中的前四书是指汉字的形体结构,后二书只是文字使用方式。(1分)(2011.042011.07

 

4、 图书的发展。(简单应用)

1)青铜器铭文与石刻:青铜器铭文主要铸刻在钟、鼎、壶等青铜器上,内容一般是歌颂王德或者记事表功。石

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2)石经:从汉代到宋代,儒家经典曾多次被刻在石头上,供人们抄写传播。(3)简牍与帛书:为了便于携带和传播,人们主要把文字写在笨重的竹简、木牍和轻薄的帛上。(4)纸制抄本:手抄可以说是图书复制的唯一手段,其中明末清初毛晋所抄的古籍最为著名,被称为“毛抄”。(5)雕版印刷:隋唐时期,人们用木头代替了石头,把文字反刻在木板上,再用纸墨印刷,雕版印刷术就产生了。(6)活字印刷: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把胶泥雕刻成薄薄的单子,用火使之坚固,然后再铁板上放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粘连剂,在铁板上按照书籍内容把单子排好,然后平整字面,刷墨印书。

 

【单选】1、现存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印行的(   D   )(2008.07

A.《周礼》  B.《十三经注疏》 C.《论语》  D.《金刚经》

 

5、图书的形态。(简单应用)

1)简策:简指竹简和木牍,一般情况下每片可以书写一行汉字。用绳把单片的简按顺序编连起来,就成为策。(2)卷轴装:把数纸连为一幅,从左到右,卷起来收藏。由于卷心往往有轴,故称为卷轴装。(3)经折装:为了诵读方便,人们还把长长地纸书按照固定的宽度连续折叠,使之成为长方形的一叠,并且在书的前后装裱上厚纸板,打开时形成连续不断地“之”字形,称为经折装。(4)旋风装:以一幅比书页略厚的长纸条作底,把书页依次向左,像鱼鳞一样粘在底纸上,收藏时从首向尾卷起。是从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度形式。(5)册叶装:将众多的单页纸重叠装订在一起。装订的一侧为书脊,以书脊为轴,翻页阅读。

 

【多选】中国图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材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形态也有很大的变化,纸介质图书的装帧方式主要有(  ABCDE  )(2012.07)

A.简策装      B.卷轴装      C.经折装       D.旋风装      E.册叶装

 

6、四部分类法(理解)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和图书分类体系,将图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2010.04

 

7、类书与丛书(理解):类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它把散见于群书中的各种资料摘录出来,分门别类,汇编成书。类书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工具书,一直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单选】1、把散见于群书中的资料摘录出来,分门别类,汇编成书,这样的书被称为( )(2008.07

A.类书   B.经书  C.丛书  D.史书

【多选】1中国古代著名的类书有(    ABDE     )2008.04

A.《太平御览》    B.《永乐典》    C.《四库全 D.《古今图书集成》    E.《艺文类聚》

 

第七章 科学技术

考核知识点

1、天体结构说(识记)

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宇宙学说,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地在下,天如同一个半圆形的盖子覆在地上。2008.04

浑天说:以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为代表,认为天和地都是圆的,天如同一个浑圆的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则是居于天壳中心的一个圆球,天内有水,地浮于水上。

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日月星辰悬浮于虚空之中,在气的作用下运动或静止。

 

【单选】1基本接近我们今天对宇宙认识的天学理论是(   C   )2010.04

A.盖天说            B.浑天说           C.宣夜说          D.五行说

2“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这是天体结构理论中的(   C   )2011.04

A.盖天说           B.浑天说  C.宣夜说  D.五行说

 

【多选】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的本原是(  CD   )(2009.04

A.金       B.土         C.水     D.气        E.火

        2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结构理论有(  ABC   )2009.07

A.盖天说     B.浑天说      C.宣夜说       D.五行说       E.天人合一说

3下列概念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结构理论论天“三说”的是(    AB      )2011.07

A.昕天      B.安天        C.盖天说     D.浑天说

 

2、天象观测与记录(识记)

二十八宿及其四宫分属:东宫: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斗、牛、女、虚、危、室、壁;西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参(shēn);南宫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单选】1、战国时期石申编制的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赤道坐标体系。(  B  )(2008.07

A.《石氏星纪》  B.《石氏星表》  C.《大业历》 D.《太初历》

2、甲骨文中有关武丁二十九年十二月望日的记录是(   B   )2008.042010.07

A.日食              B.月食              C.哈雷慧星         D.太阳黑子

3、“二十八宿”中的翼、轸两星分属(  B    )2011.04

A.东宫              B.南宫      C.西宫   D.北宫

 

【多选】1、在宇宙观上,中国古代流行的关于天体结构的理论有(    ABC      )(2008.07

A.盖天说     B.浑天说  C.宣夜说  D.无限说        E.地心说

2二十八宿中分属北宫的星宿有(    ABE     )2008.042012.04

A.        B.       C. D.        E.

3、“二十八宿”中分属南宫的星宿有(  CD   )(2009.04

A.斗       B.牛        C.翼 D.轸        E.女

 

3、 天文仪器(识记)

仪:是测量天体在天球面上的位置的仪器。

象:是演示天体在天球面上视运动的仪器。

浑仪:盛唐时期,李淳风设计制造了浑天黄道仪,能同时测赤道、黄道和白道坐标的极为复杂的浑仪。

浑象:基本结构式一个球体,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

水运仪:集测时、守时、报时为一体。

圭表:用以测量日影的仪器。

漏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器之一。

 

【单选】1、我国古代用于测量日影的仪器是(  D    )2011.04

A.仪象          B.仰仪      C.漏壶   D.圭表

【多选】1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种类很多,重要的仪器有( BCD )2012.04

A.望远镜      B.仪象      C.圭表       D.漏壶       E.华表

 

4、中国历法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蛰)(分)(明)(雨)天,

(立)(小)满芒(种)(至)(小、大)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露)霜降,

(立)(小)(大)雪冬(至)小大寒。

 

【单选】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创造,冬至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  C   )2008.042011.042012.04

A.大雪      B.小雪       C.小寒      D.大寒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立秋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  A )(2009.042010.04

A.处暑      B.秋分      C.寒露    D.霜降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春分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  C   )2009.072010.07

A.雨水     B.惊蛰       C.清明      D.谷雨

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处暑前的一个节气是(   A   )2011.07

A.立秋        B.秋分        C.寒露      D.霜降

 

【多选】世界上的历法有(    ADE      )2011.07

A.太阴历       B.公历        C.农历      D.阴阳历     E.太阳历

B.

5、历法沿革(识记):《古四分历》(春秋时期)、《太初历》(由邓平、落下闳(《三统历》西汉刘歆))、《乾象历》(东汉刘洪)、《大明历》(南朝刘宋时期祖冲之)、《大衍历》(唐代僧一行)、《统天历》(南宋杨忠辅)、《授时历》(元代郭守敬)

 

 

【单选】1、由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的历法是(  A )(2009.042012.04

A.《授时历 》  B.《统天历》   C.《太初历》   D.《大明历》

2南朝刘宋时期天文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历法是(  D   )2009.072010.07

A.《乾象历》  B.《太初历》  C.《大衍历》   D.《大明历》

 

6、中国农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新石器时代是古代农业的发生期(2)夏、商、周上古代史传统农业的初步形成期(3)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是传统农业的发展成熟期(4)隋唐宋元是中国农业的全面大发展时期(5)明朝至清前中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顶峰时期。

 

7、以“三才”理论为核心的农学思想。(简单应用)

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人。“人”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天”和“地”共同构成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条件。这种理论把农作物的生长看作在天、地、人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过程,把农工业生产看作由稼、天、地、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在“三才”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农业生产“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原则,其主要内涵是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天时、地利的变化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

 

【单选】1唐朝发明的轮形提水机械是(  D    )2008.042010.07

A.螺旋式水车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2汉武帝时的农学家赵过发明的畜力播种工具是(   B   )2011.04

A.犁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多选】中国是一个农业传统的国家,历史上形成了深厚的农业文化,如关于农业形成了一种有机统一观念的“三才”理论,三才是指(     ABD     )2012.07

A.天        B.地        C. D.人         E.

B.

【名词解释】

“三才”理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讲天、地、人的变化和关系。即“人”是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天”和“地”共同构成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条件。这种理论把农作物的生长看作在天、地、人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过程,把农业生产看作由稼、天、地、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2009.042010.07

 

8、“精耕细作”技术系统。(综合应用)2008.042009.07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它是指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1,充分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的基础。2科学把握农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成熟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把握好科学的农时,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3.因地制宜的田间管理: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土宜论”和“土脉论”。人们综合运用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给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4精选良种,合理栽培:种子是庄稼能否长好的关键因素,中国一直有精选良种的传统。

 

 

 

9、农田水利工程(理解)

渠系:引水渠道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最普遍的一种,主要修建于北方平原地区。

陂塘:主要以蓄水灌溉为目的,同时起到分洪防洪的作用。

塘浦圩田:取土筑堤围田,形成沟坎,造成积水,于是将这些堤、沟加以扩展,逐渐变成塘浦圩田。

海塘:为防御海潮的侵袭,保护农田和城镇安全而建筑的一种水利工程。

坎儿井:它由暗渠、明渠、竖井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具有能自流灌溉,水质优良,水流稳定,冬季不封冻,又能减少蒸发和避免风沙侵袭等优点。

 

【单选】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是(   D   )2011.04

A.灵渠            B.漳水十二渠          C.白渠   D.都江堰

 

10、农学家与农学著作(识记)贾思勰《齐民要术》、陈《农书》、王桢《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单选】1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学名著是(   A   )2008.042012.04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徐光启的农学著作是(   C   )(2008.07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农桑》

 

11、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简史(识记):唐初王孝通《缉古算经》、《算经十书》

【单选】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  A   )(2012.07

A.算学       B.数论       C.算筹        D.计数

 

12、中国古代数学的突出成就(识记)汉代重要数学著作《周脾算经》和《九章算术》、三国刘徽《九章算术注》

 

【单选】1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性数学典籍是(   A  )2009.072012.04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缀术》 D.《辑古算经》

 

13、(理解):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更精确地推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用两个分数来表示圆周率的值:一为355/113,称为密率;一为22/7。称为约率。其密率是圆周率的最佳渐近分数。

秦九昭:南宋杰出的数学家,被美国现代科技史专家评价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著有《数学九章》。最杰出的成就有二:一是大衍总数术,二是正负开方术。

朱世杰:元代以及其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被外国科技史专家评为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突出成就主要集中在《四元玉鉴》中:(1)四元术(2)垛积术。

 

【单选】1、我国南朝数学家______准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2008.07

A.刘徽  B.祖冲之 C.贾宪  D.沈括

 

 

 

14、中医理论的整体论、阴阳五行说和经络说。(综合应用)

1)整体论。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学非常强调政体观念,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阴阳五行说。中医认为,人体必须阴阳和合才能保持健康,如果阴阳的平衡协调被破坏,就会产生疾病。与阴阳说相伴,中国古代医学家同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药性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3)经络说。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连接表里上下、五脏六腑的组织系统。经络学说认为疾变的发生和传播是以经络为途径的,所以疾病的诊断可以经络循行部位的变化为依据,同时,也可以通过经络来调理人体的机能,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

 

【简答题】简述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说。(2012.04

中医认为,人体必须阴阳和合才能保持健康,如果阴阳的平衡协调被破坏,就会产生疾病。与阴阳说相伴,中国古代医学家同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药性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5、临床医学成就(简单应用)

针灸:即是用针刺入或用火温热烧灼特定的穴位,产生刺激作用,通过经络的循环运行,进而调节人体内部的机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麻沸散: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先让病人用酒冲服一种名为“麻沸散”的中药进行麻醉,然后再施行手术。

人工免疫法:早在晋代,葛洪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以狂犬脑敷在被狂犬咬的伤口上以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就其医学思想来看,是现代免疫学的先驱。中国古代在免疫学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人痘接种法防治天花。

 

16、医药学名家与名著(理解)

扁鹊:战国时期名闻天下。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被传为“神医”。

华佗: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中医外科的鼻祖。

“医圣”张仲景: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的总结了之前在伤寒和杂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使理、法、方、药得到统一,从而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思邈:为唐代名医,他集毕生精力从事药物学研究,被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医学思想活跃,产生了各家学派,医学家们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金元四大家”,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刘元素“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和朱震亨“滋阴派”。

宋慈:南宋时期宋慈所著的《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系统专著。

《黄帝内经》:《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因托名皇帝所撰,故称《黄帝内经》。它是古代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是对前人积累的药学知识的总结,还阐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学理论。

《伤寒杂病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之前在伤寒和杂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

《千金方》:张仲景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简称《千金方》。《千金方》汲取历代医学著作的经验,并加以补充,载方五千多条,内容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

《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系统专著,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尸体检验、中毒鉴别等方法,比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著作的刊行早了三百五十多年。

 

【单选】1、“望闻问切”四诊法是______发明的。(   A   )(2008.07)。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2在中医诊断方法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D   )(2010.04)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扁鹊

3被称为“医圣”的著名医学家是(   B   )2010.07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扁鹊

4、被尊为“药王”的唐代名医是(   C   )2011.04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扁鹊

 

【多选】1、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C     )(2008.07

A.人体的有机整体性  B.人体的阴阳五行理论    C.经络说     D.解剖理论  E.麻醉理论

 

17、物理学(识记):司南、权衡、滑车、鼓宫宫动、小罅光景

18、化学(识记):伏火法、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19、生物学(识记):李时珍《本草纲目》将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六部

20、造纸术(识记):麻纸、蔡侯纸、藤纸、宣纸

21、印刷术(识记):印章和石碑拓印、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22、纺织工艺(识记):周代染红色法

23、印染技术(识记):三锭棉纺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理解:黄道婆:制成了三锭棉纺车,还革新了轧棉和弹棉工具,使纺纱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4、冶金与铸造:炒钢、百炼钢、灌钢

25、机械制造(识记):指南针、候风地动仪

26、造船工艺(理解):千里船:祖冲之造,这种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已被人们公认为现代轮船的始祖。

 

 

第八章 家族与称谓

考核知识点

1、嫡长子继承制(理解):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特定阶段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

2、血缘九族制(简单应用):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向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二是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2008.07

3、血亲五服制(简单应用):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攻、缌麻,本来是丧服制度。用五种丧服作为差等标志表明一家人分别与死者的关系。

4、九族的称谓(识记):父系系统诸称谓、母系系统诸称谓、妻族系统诸称谓

 

 

5、五种等级的丧服制度(简单应用)

“五服”是用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制成的礼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1)斩衰服为五服中最高的一等,制作时用剪刀直接裁断生麻布制成,且不缝毛边,是子为父母服孝,妻、妾为夫君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孝的丧服。服孝期为三年。(2)齐衰服用粗生麻布制成,剪断处缉边。服丧者为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服孝期分别为一年、五个月、三个月。(3)大功服用粗熟麻布制成,做工较粗,服丧者为堂兄弟姐妹。(4)小功服用细麻布制成,做工细密,服丧者为再从兄弟。(5)缌麻服是最轻的孝服,用细熟麻布精心制成,服丧者为族曾孙、族孙、中表兄弟等。

 

6、 先秦时期姓与氏的区别。(简单应用)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氏则是由姓衍生的分支。姓是与生俱来的、稳定的、不变的,而氏则是

有变化的。氏的作用是别贵贱。自夏朝以后,占有土地和人民的奴隶主贵族男子才可称氏,而女子和贫贱的人却不能称氏;氏与姓有明显的不同,它反映着一定的占有关系,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对于个人来说,一生只可有一个姓,而氏却可以有几个。战国以后,姓和氏开始融合为一。

 

7、 古代改姓的五种情况。(简单应用)

(1)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而改姓。

(2)皇帝为笼络少数民族或奖励有功之臣而赐姓。

3)因避祸改姓

4)未成年子女随改嫁而改姓,成年后可再改原姓。

5)女子未出嫁时用父姓,结婚后增加夫姓。

 

8、古代姓氏来源的六种类型。(综合应用)(2009.072010.072011.04

姓氏反映了一定人群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动向。姓氏来源的类型有:以母亲姓氏为姓氏;(1分)以封国、采邑为姓氏;(1分)以官爵职事为姓氏;(1分)以居住地为姓氏;(1分)以祖先族号、谥号或字为姓氏;以少数民族姓氏的音译为姓氏等。(1分)

 

9、 古代名与字的不同用途。(简单应用)

当代国人一般只有名而无字,名与字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一般情况下,名是父亲或长亲起的,是供尊长叫的,

而字是为了“敬名”,由来宾取的,是给别人叫的。所以只有尊者对卑者、长辈对晚辈才可以称名。

 

10、 古代字辈命名的三种形式。(简单应用)

(1) 多子女的家族中,命名多讲究兄弟排行,如伯夷、叔齐

(2) 人讲究字辈命名。代表辈分的字,双名通常在中。

(3) 为单名,可用偏旁表示同辈。

 

11、 字及其适用范围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字是对名加以解释或补充的,与名相表里。古代只有贵族或士族才有表字,一般平民

是没有字的。于是,字成了文武官宦和士大夫阶级广泛使用的称呼。

 

 

12、号与其他尊称(理解)

古代尊称:称字:古人成年后取得别名。字是对名加以解释或补充的,与名相表里。

  称号:号是古代文人雅士以居处、境况、志趣等为自己取的号,故对人称号也是尊敬的表示。

  称官职:以曾任的官职名来称呼。

  称籍贯:以出生地相称。

  称任所: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称封爵:以封爵名来称呼。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有朝廷颁赠与民间私谥之别。

 

13、谦语(识记):帝王、诸侯使用的谦语,官吏自称谦语,文人雅士自谦语,以鄙陋微贱自喻的谦语,与己有关的人和事采用的谦语

【单选】1、在古代称谓中,“细君”是用来称呼______的。(   A   )(2008.07

A.妻子  B.小姨子  C.同学  D.弟弟

【多选】1、在九族的称谓中,母亲的兄弟之妻称为(   ABC      )2010.07

A.舅妈       B.舅娘      C.舅母     D.姨妈             E.

 

14、敬称(识记):尊、贵、令、贤、万岁、天子、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夫子、膝下

【多选】古人在相互交往中,一般加在称呼前的敬词有(    ACDE      )2011.07

A.令        B.大        C.      D.      E.

 

15、特殊称谓(识记):

年龄的称谓:“垂髫”指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命”指男子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①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②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③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④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⑥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叫“竹马之交”。

⑦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⑧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⑨不拘于身份、行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⑩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谊的朋友叫“车笠交”。

⑾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⑿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

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

【单选】1不拘泥于身份、形迹的朋友之交叫(   C   )2008.04

A.莫逆之交”    B.忘年交”  C.忘形交”   D.神交

2、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之交叫( D  )(2009.042011.04

A.“莫逆之交”   B.“忘年交”   C.“忘形交” D.“神交”

3、在古代职业称谓中,“疱丁”是指( B  )(2009.042011.04

A.屠夫       B.厨师     C.艺人     D.铁匠

4年龄称谓中,豆蔻是指(  C   )2009.072010.04

A.三四岁至八九岁    B.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C.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D.十五岁

5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之交叫(   B  )2009.072012.04

A.“莫逆之交    B.“忘年交    C.“忘形交 D.“神交

6中国古代60岁的男子称为(   C   )2010.04

A.不惑         B.知天命       C.花甲     D.古稀

7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年龄段的人被称为C )2011.07

A.垂髫        B.豆蔻        C.总角     D.束发

【多选】中国古代形成了丰富复杂的称谓文化,如对百姓的称谓就有诸如______等多种。(  ABE  )2012.07

A.布衣        B.黔首        C.山河     D.优孟        E.黎庶

 

16、年号(理解):年号是历代帝王继位后用以纪年所立的名号。

【单选】1康熙、乾隆的称号是(   B   )2008.04

A.谥号      B.年号      C.庙号    D.尊号

 

17、谥号的三种类型。(简单应用)。谥号可以分为三类:歌颂功德;批评过失;表示同情。

【单选】1、周武王、周幽王的称号是( A  )(2009.04

A.谥号      B.年号      C.庙号 D.尊号

【多选】1表示同情的谥号有(    ABCDE     )2008.042008.07

A.        B.怀        C. D.      E.

2表示批评过失的谥号有(   ABCDE     )2010.04

A.灵          B.厉          C.          D.丑         E.

 

【名词解释】

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官显贵、文人名士以及建立特殊功勋或受到皇帝垂青的人死后被赐予的称号。皇帝的谥号由礼官按其一生的行为议定,臣下由皇帝赐予。2008.042010.04

 

18、庙号(理解):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太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2008.07

【单选】1汉高祖、唐太宗等称号是(   C  )2009.07

A.谥号     B.年号      C.庙号     D.尊号

 

19、尊号(理解):是皇帝在位时,臣下奉给皇帝的称号。尊号源于唐朝李渊。唐代群臣曾6次给唐玄宗上尊号。

 

 

20、避讳的诸种情况。(综合应用)简述中国古代避讳的主要类型。(2011.072012.04

避讳主要有两大类:一为国讳,或称“公讳”,即原来为整个社会共同使用的某个汉子,一旦被当代皇帝用为命字,就被其垄断,臣民再不许使用,若违反了规定而直呼皇帝名或用皇帝避讳的字,就是“大不敬”,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另一种为家讳,即子孙不能称呼父祖的名字,这也是尊祖敬宗的体现。在社会活动中,与他人交谈也不能触犯对方的家讳,否则将被视为无礼。

 

 

第九章 民俗

考核知识点

【名词解释】

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模式,具有时代承袭的稳定性,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重要的物质财富。(2009.072011.04

 

1、民俗与礼俗(理解)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累培养起来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类共同生活的一种行为模式。

礼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历代相沿承袭而形成的礼仪和习俗。

 

2、礼学经典(识记):《周礼》、《仪礼》、《礼记》

【单选】1、依照《周礼·春宫》规定,天子或诸侯实施征伐行动时举行的军礼是(   A   )2010.07

A.大师之礼          B.大封之礼         C.大均之礼         D.大役之礼

 

3、古代的五礼。(简单应用)

①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居“五礼”之首。

②凶礼,指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③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指天子招待诸侯和诸侯对天子的朝见,以及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

④军礼,是依靠军力而进行的操演、征伐之礼。

⑤嘉礼,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络感情的礼仪。

【多选】1古代男女的成年礼有(   AB     )2010.04

A.冠礼       B.笄礼        C.婚礼          D.嘉礼        E.吉礼

B.

【名词解释】

1笄礼:是古代女子十五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是女子的成年礼。“笄”又称簪,是用来束发、安发的长针型发具。(2009.042012.04

2冠礼: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男孩到了二十岁则要举行冠礼。(2010.07

 

【简答题】中国民俗中的冠礼是怎么回事,大概是如何举行的?(2008.07

  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男孩到了二十岁则要举行冠礼。首先,将要加冠的父亲先在宗庙选好吉日,并决定主持加冠的嘉宾。然后,冠者父亲要通知嘉宾行礼的日期。冠礼分三次----初加、再加、三加,每次加冠穿不同的服饰。随后进行“命字”仪式,等等,以取得各方面对他成年的承认。

 

4、 古代婚礼的“六礼”。(综合应用)

①纳采:即男方家人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②问名:男方家人托人备礼前往女家询问女方生母之姓氏、女子本身名、排行、出生年月日等情况。

③纳吉:就是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派人通知女方。犹如现在的“订婚”。

④纳征: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

⑤请期:告知具体成婚日期,也叫作“提日子”。

⑥亲迎:也称“迎亲”。

【多选】1古代婚礼仪式的有(    ABCD     )2008.042012.07

A.纳采      B.纳吉      C.请期    D.纳征      E.飨燕

2我国古代从议婚到完婚的礼节有(   ABCD   )2011.04

A.纳采        B.纳吉         C.请期        D.纳征          E.飨燕

 

【简答题】中国古代婚礼的程序是怎样的?(2009.04

婚礼是男女结成夫妻的仪式。程序是:纳彩:男方携彩礼到女方行聘;问名:男方备礼到女方询问女子有关的情况;纳吉:占卜吉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到女家;请期:“提日子”;亲迎:即迎亲。

 

5、古代葬礼的主要内容。(综合应用)【简答题】①停尸②招魂吊丧③殡仪④送葬(2010.04

6、节日的定义(识记):按照相关的历法和季节顺序,在特定日期举行的庆祝或祭祀仪式。

7、春节(理解):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8、元宵节(理解):正月十五,又名灯节、元夕,在道教中叫做上元节。人们要以观灯、猜灯谜、吃元宵灯方式祝贺节日。

9、清明节(理解):从唐代开始,“清明”渐渐加入了禁火冷食、扫墓祭祖、踏青游春等风俗,成为一个融合了“清明”

节气、寒食节与上巳节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渐趋成为一个以“慎终追远”、祭祀纪念祖先为中心的全国性节日。

 

【单选】1、按照中国习俗,插折杨柳的节日是( A  )(2009.04

A.清明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多选】1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  ABCDE   )2009.072011.04

A.禁火冷食    B.扫墓祭祖     C.踏青游春      D.插折杨柳        E.放风筝

2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   ABCD      )2010.07

A.禁火冷食    B.扫墓祭祖     C.踏青游春      D.插折杨柳        E.划龙舟

 

10、端午节(理解):农历五月初五,祛除瘟疫、以求安康私端午早期产生时的主要原因。

11、

【单选】1按照中国习俗,佩香囊的节日是(   C   )2008.04

A.清明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11、中秋节(理解):八月十五,月饼是主要节令食品。

12、岁时禁忌、节气禁忌。(简单应用)

    岁时禁忌有节日禁忌和节气禁忌。节气禁忌,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节气中,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尤为注意,唯恐犯忌,致使农事不顺。立春为一年农事之始,天气的好坏往往能预示农作物收获的丰歉。夏至忌烧灰、举大火;立秋日忌田间行走;冬至忌无雨。

13、农业禁忌、渔牧业禁忌、商业禁忌。(简单应用)

农业禁忌即在农业生产中,为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形成的禁忌。包括: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忌下田;自然现

象禁忌;生产中的言行禁忌。

渔牧业禁忌。渔业禁忌,首先是语言禁忌,还有行为禁忌、造船禁忌。牧业禁忌,在春天、夏天时应早点放牧,秋天、冬天时应晚一点;早上落霜时忌放牧。

商业禁忌包括店铺禁忌、行商禁忌、顾客禁忌。

 

14、衣食住行禁忌、婚丧嫁娶禁忌、人际交往禁忌。(简单应用)320

【简答题、论述】1、中国民俗中丧礼有哪些禁忌?(2008.072011.04

丧礼乃人生礼仪的最后一个仪礼,也是最为隆重的仪礼之一。丧礼内容包括:停尸、招魂、吊丧、殡仪、送葬。在丧礼中必须遵守种种禁忌,方会使死去的人在阴间过得安稳,阳间的人亦不受连累祸害。(2分)(1)停尸禁忌。忌讳眼泪掉在尸体上;死者头部位置忌在梁下;死在外地的人忌停尸室内或入村。(2分)(2)招魂禁忌。招魂时忌大声喧哗、走动、五官不全的人在旁边。(2分)(3)吊丧禁忌。忌空手而来;忌寡妇吊丧。(2分)(4)殡仪禁忌。入殓时,与死者属相相克者要回避,忌人影照入棺材内。(1分)(5)送葬禁忌。送葬的日期有讲究,忌七月送葬;忌正午送葬;忌用皮革衣物作为陪葬品。(1分)

 

15、动植物禁忌、植物禁忌。(简单应用)323

 

 

第十章 政体与官制

考核知识点

1、 政体(理解):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分)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行使其统治权力,实现对国家的管理。(1分)(2011.04

 

2、 中国古代政体沿革大势。(简单应用)

①先秦时期实行王权制度,王通过分封的诸侯国实行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②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④北宋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又使地方政权和财权分开,加强了皇权。⑤元朝合三省为一省,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⑥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其特点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在地方废行省制,设三司;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设立军机处,更加强化了君主权力。(宋代二府三司制,元代一省制为核心)

 

3、 王权制度(识记):

“会盟”是夏、商、周三代王权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是由王发布命令,召集诸侯到指定的地点接受王的安排和指示。(2008.04

“巡狩”是夏、商、周三代王权的重要体现形式,王通过对地方诸侯的巡视以宣示王权。

“朝聘”是诸侯与天子、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一种政治交往方式。

【单选】1夏商周王对地方诸侯进行巡视以宣示王权的形式是(   B   )2008.04

A.会盟        B.巡狩      C.朝聘      D.大聘

2由王发布命令,召集诸侯到指定的地点来接受指示和安排的形式是(   A   )2010.04

A.会盟              B.巡狩            C.朝聘            D.国议

【多选】1王行使王权的形式有(  ABCD   )2009.07

A.        B.         C.        D.        E.

 

4、 王权制度下的国家组织机构。(综合应用)

王权的行驶离不开一整套国家组织机构,包括辅政机构、司法监察机构、财政税收机构和军事机构等,以实现王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1辅政制。早期国家的辅政制度是贵族议政辅政制,这是在氏族军事民主合议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辅政制。 2司法监察制度。西周时期在中央机关就有专门的司法官员——大司寇。在大司寇之下,设有小司寇,负责办理具体案件。 3财政制度。夏商周三代是古代财政制度的发端时期,其内容包括贡赋制度、岁用(支出)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 4军事制度。军队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王掌握国家军政大权,是军队最高统帅、主要政务官,战时便是统军将领。

【单选】1春秋时期,最早实行案田而税的国家是(   D  )2009.072011.042012.04

A.秦国     B.赵国      C.鲁国      D.齐国

2建立登人登众兵役制度的王朝是(  A   )2009.07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于(   C   )2010.072012.04

A.黄帝时期          B.伏羲时期          C.夏朝             D.周朝

 

5、(理解)皇权制度: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部国家机器的权力。

皇帝的名号制度:秦始皇将三皇五帝名号合而为一。

皇帝的名位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借以表现皇帝与众不同的崇高地位;二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借以突出皇帝的神圣;三是政令运作上的专依凭据,借以保证皇权的行使。

皇帝的陵号制度:陵号是加给安葬皇帝陵墓的称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加以命名。

皇位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密建皇储制度:为择立胜任统治的继承人或为避免皇子间争斗,即由在位的皇帝在任何人不得参与的情况下,从诸子中选定一人为继承者,亲自写好密旨,秘密储藏在特制的锦匣内。这份密旨要等到皇帝临去世或去世后才予公布,新皇帝随即宣布登位。

皇权的行使:批答章奏、朝议、廷议

 

【单选】1将三皇五帝名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的古代帝王是(  A    )2010.04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多选】1、皇位继承的方式主要有(  AB   )(2009.04

A.嫡长子继承制    B.密建皇储制度    C.禅让制     D.选举制    E.科举制

        2皇帝行使权力的途径有(    ABC    )2010.042011.04

A.批答章奏       B.朝议         C.廷议       D.国议        E.巡狩

【简答题】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哪些具体的规定?(2008.07

在皇帝正妻皇后所生的诸子中,选立长子为继承人;如果嫡长子早殇而有子,则立其子;长子无子则由皇帝之嫡次子顺序继承;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选择庶子中的长子为继承人;如嫡庶子皆无,则依照亲疏顺序选立。

 

6、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政体。(简单应用)

“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太尉是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总领图书秘籍、四方文书奏章以及监察和弹劾百官之职,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九卿”设于“三公”之下,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延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供给宫中衣服宝货珍膳等。

【单选】1秦汉时期中央政体中的三公是指(   B   )2008.042010.072012.04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

C.郎中令、太仆、廷尉 D.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2、秦汉时的官制是______制。(    A   )(2008.07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寺五监制      D.三省制

3秦朝的中央政体是(  A   )2009.07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     D.内阁制

【多选】秦代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是指(   ABE    )(2012.07)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司马     D.司空      E.丞相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性中央政体。(简单应用)

政权更迭频繁,中央政体也比较混乱,但总体上还是在东汉政体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中央政务由“三公”逐步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由“九卿”渐向“六部”过渡,由此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交互辅政的局面;辅政制度也处于由宰相集权辅政制向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过渡的时期;军制复杂多变;改廷尉为大理寺。

 

8、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政体。(简单应用)(2008.04

三省分中书省(拟定全国最高政令等),门下省(参与军国大事讨论,审阅上行文书),尚书省(最高执行机关) 六部,属尚书省,分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兵部。(1)中书省掌管机要,决定军国大政,为最高发令机关。门下省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②吏部负责官吏管理;户部负责人口、土地与财政;礼部负责礼仪、祭享于贡举;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法律与刑事;工部负责各类工程。

【单选】1中央政体为二府三司制的朝代是(   D   )2008.04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朝代是(   B   )2010.04

A.周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3、将一省制作为核心政体的是(   C   )2010.04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开始实行的中央政体是(   D   )2010.07

A.二府三司制        B.三省六部制       C.一省制             D.内阁制

5、宋代政体的一大特色是行二府三司制。二府是中书省与(   D   )2011.07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太尉府      D.枢密院

 

 

 

9、 政区名称的由来(识记)九州:夏朝禹帝继位后,将中国分为杨、荆、豫、青、兖、雍、幽、冀、并九州。(2009.07

五服制:包括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是将国土根据其距离国都的远近,划分为不同部分,每部分属民及属臣对天子承担不同义务。

 

10、 政区名称的级别(理解):国(分散的各部族,诸侯王封地)、省、道(唐朝后期最大的政区)、路(宋初地方最高一级政区)、府(京府为一级,散府为二级)、州(东汉至唐一级政区)、郡(秦统一后为地方一级政区)、县(基本政区)

 

【单选】1、东汉时,______成为地方最高级的政区。(   A   )(2008.07

A.  B.  C.  D.

【多选】1在中国古代,地方政区名称有(    ABCD    )2010.04

A.国        B.道         C.          D.省         E.

 

11、夏、商、西周时期政区。(简单应用)

夏、商、西周是我国古代政区形成的萌芽时期。①夏代政区:禹即帝位后,将中国分为九州(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实行五服制(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②商代政区:商朝被认为是分封制的开始,被分封的地区称为方国。③西周政区:继续分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解。

【单选】1、秦以前的行政区划是(   B   )(2008.07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府道制  D.行省制

 

12、 秦汉时期郡县制政区。(简单应用)

秦汉实行郡、县制,这一时期统称郡县制时期。①秦代政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全国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以郡统县,全国有36个郡。②汉代政区:刘邦建立西汉另设州为监察区。

【单选】1秦始皇实行郡县的时间是(   A   )2008.04

A.公元前221     B.公元前202     C.公元前106     D.公元前200

 

13、魏晋南北朝隋时期州制政区。(简单应用)

魏晋南北朝隋时期,实行州、郡、县制,被称为州制时期。①魏晋南北朝政区:黄巾起义以后,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由此形成州、郡、县三级政区。②隋代政区:隋文帝撤销了郡,只剩下州和县。

 

14、唐宋辽道(路)制政区。(简单应用)

唐宋辽实行道(路)、府、州、县制,被称为道(路)时期。①唐代政区:唐朝的政区是道、州(府)、县三级。②宋代政区:宋朝的政区是路、府、州(军、监)县制。③辽代政区:道、州(府)、县三级。

【多选】唐代政区是______的三级政区制度。(    ABC   )2012.07

A.道        B.州        C.县        D.省       E.

B.

15、元明清行省制政区。(简单应用)

元明清的政区是省、路(道)、府、州、县制,是行省制时期。①元代政区:实行行省制,主要长官是丞相。省下有路、府、州、县。②明朝取消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又将原来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改为京师直辖,称为直隶。③清代政区:为省、道、府、县四级。

16、方国、省、道、路、府、州、郡、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制。(简单应用)

【单选】1、在商朝官制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是(   B   )(2008.07

A.司空   B.司寇   C.司马   D.司徒

2、辅佐商王的主要大臣是( C )(2009.04

A.尹      B.太师      C.相 D.卿

【多选】2、清代军机处的大臣成员有(  BCD   )(2009.04

A.亲王     B.大学士    C.尚书 D.侍郎      E.举人

 

17、基层行政组织。(简单应用)

18、官吏选拨制度。(简单应用)

【多选】1、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选官制度,主要方法有(    ABCE      (2008.07)

A.荐举  B.察举  C.军功  D.考试  E.游说

19、官吏任用制度。(简单应用)

20、考课和奖惩制度。(简单应用)

21、等级和俸禄制度。(简单应用)

22、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简单应用)

 

 

第十一章 教育与科学

考核知识点

1、 学校的起源。(简单应用)(2009.07

商周时期,已经产生了比较定型的学校,有庠(xiang2)、序、校、学和瞽宗五种形式。

【单选】1的出现是学校教育成熟的标志。首设的朝代是(  A    )2010.04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名词解释】庠序:庠,原指饲养牲畜的场所,作为学校的“庠”应该有敬养老人和教育教学两种功能,可能是一种奉养耆老、对青年子弟进行教育的乡学。序原指空旷场地两边相对的东西两面墙壁,作为学校是习射学武、从事军事教育的场所是一种带有军事体育性质的学校。(2012.04

 

2、 历代官学:周代的官学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代的太学、魏晋南北朝的国子学和分科教学、唐代专科学校、宋代官学三舍法、明清国子监。(简单应用)

【单选】1六艺中侧重于培养规章仪式等伦理道德教育的是(   A   )2008.04

A.      B.        C. D.

2汉代太学设立丁(   B   )2008.04

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光武帝时期   D.汉明帝时期

        3、太学产生于(  B    )(2010.07)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4、国子学设立于( D )2012.04

A.夏朝       B.周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

 

 

3、 各类私学:私学的兴起、先秦诸子私学、私人讲学、蒙养教育、家学。(简单应用)

【单选】1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在当时影响最大的两家是(  A   )2009.07

A.儒、道     B.儒、墨     C.儒、阴阳      D.儒、杂

2由私学承担的初级启蒙教育被称为(  B    )2010.04

A.私学       B.蒙学        C.家学          D.国学

【多选】1隋唐时私人讲学者中最知名的名儒文学师有(    ABC     )2008.04

A.颜师古      B.韩愈    C.柳宗元      D.李白      E.杜甫

2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盛于两汉,两汉私学大师以______最为著名。( ABD )2012.07

A.马融      B.李膺       C.司马迁       D.郑玄      E.谢安

 

【名词解释】

1、“九流十家”: 为东周时期诸子百家的具代表性的十家,即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当中小说家不入流。与三教九流的九流不同。2008.042010.07

 

2、三舍法:宋代在太学中首推王安石首创的“三舍法”。即在太学中分设外舍(下等)、中舍(中等)、上舍(上等)。(2011.07

 

4、 蒙学教材(识记):“四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

【单选】1汉代的教师名为(     )2009.07

A.师傅     B.书师      C.老师     D.教师

 

5、 书院(识记):是书院是书院是书院是我国传统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私人主持、积聚大量图书的聚众

讲学之地。一、书院的起源与发展。书院起源于唐代。关于书院的起源有两个源头,一唐初李元通瀛洲书院与李靖的李公书院;二是官方文献记载的中央最早的书院,中唐的集贤殿书院与丽正书院。

 

6、 书院的起源与发展:书院的由来、五代庐山国学、北宋六大书院、南宋四大书院、明代书院、清代的官学化书院。(简单应用)

五代庐山国学:在江西庐山白鹿洞设立“白鹿洞国庠”又称“庐山国学”。 

北宋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 

 

【单选】1明代万历年间由顾宪成等人创立的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楹联的书院是(  D   )2009.072010.04

A.岳麓书院          B.钟山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东林书院

2明代万历末年,由顾宪成等人创立的书院是(  D    )2010.07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应天府书院         D.东林书院

3、书院起源于(   B   )2011.07

A.南宋      B.唐代       C.明代       D.隋朝

 

【简答题】1、简述南宋四大书院。(2009.042010.04)南宋四大书院: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张栻的岳麓书院、吕祖谦的丽泽书院、陆九渊的象山书院。

2、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2012.07

书院出现的原因有①私人讲学传统②佛教影响③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④世乱失学。

 

7、 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训合一的办学目的、组织结构、自由入学、经费来源、学规、考试制度、祭祀制度。(简单应用)

(1)办学目的:教训合一,从学术研究到科举制业再到人格陶冶,是书院办学目的的极大进步。 

      ②组织机构:书院的组织体系以山长为核心,主持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多兼领院务。随着书院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生徒的增多,开始有了协助主持人管理和教学的铺助人员。书院对管理人员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学生中的优秀者可以兼职管理工作。 

      ③自由入学:学生在书院学习来去自由,所受约束力极小,门户开放、学生自由入学是书院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大特色。到清代,随着书院官学化程度的提高,自由就学的传统也随之发生变化,书院的招生、考核等转由官方控制了。

      ④经费来源:书院多由民间集资创办,学田的田租收入是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⑤学规:学规都具体的约束生徒行为,提倡道德磨练。书院的学规、学箴、学训、戒条等,都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出了总的纲领,同时又对其学业和德行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规定,从另一侧面保障了书院教育理念的实施。 

      ⑥考试制度:书院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考课式与讲会式两种类型。考课式书院的教学内容与官学基本相同,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应试科目;讲会式书院则以“四书”“五经”为必读教材,再根据所属学术流派将著名学者的研究心得、注疏、讲义或谈话语录作为重要读物,指导学生进行学理的研究。书院的考试制度也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德行考核与学业考课两大类。 

      ⑦祭祀制度:书院的祭祀一般都包括“释菜”指开学时的祭祀仪式,是较轻的礼仪,一般不需要礼乐舞蹈。“释奠”指在供祀对象生辰或忌日举行的祭祀仪式,不但有牺牲、玉帛、酒食供祭,还要举行迎神乐舞,祭祀的程序都有严格规定。

 

8、 书院的学术传授方式:自学为主、自由讲学、学术传承。(综合应用)

(1) 自学为主。书院教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高思辨能力。(2) 自由讲学。我国书院一直盛行“讲会”制度,提倡自由讲学。(3)学术传承。与一般官学相比,书院的学术研究色彩十分明显,对古代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 

9、 选举制(识记)

10、 先秦时期的选举制(理解):选贤举能、世卿世禄制、乡举里选、养士与军工制度、客卿制

 

【单选】1乡举里选制始于(   B   )2008.042011.04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2商周时期被乡里推荐出来的人称为(  B   )2009.07

A.        B.秀士      C.秀才    D.举人

【多选】1、春秋战国时期,选拔贤能人才的途径有(   BC   )2011.04

A.世袭        B.养士         C.军功        D.科举          E.积久为官

 

11、汉代的察举征辟制。(简单应用)

【单选】1、汉代的察举制正式确立于(   C   )2011.04

A.汉高祖时        B.汉景帝时     C.汉武帝时  D.汉献帝时

 

1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简单应用)

①九品中正制创立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②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由政府按等录用官吏选拔的方式。③九品中正制的作用只是品评士人作为授官的依据,在具体选任时中央一般仍需通过考试来决定是否除授官职。④曹魏后期选举大权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世族高官所垄断。

【单选】1、九品中正制是______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    A  )(2008.07

A.魏晋南北朝  B.东汉  C.五代十国  D.北宋

2、九品中正制创立于三国时期的(   A   )2011.04

A.曹魏           B.蜀国    C.东吴  D.汉末

3、九品中正制创立于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   A   )2011.07

A.三国时期       B.东汉      C.西汉      D.秦代

 

13、科举(识记)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广义的是指分科举士,可从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官职算起;狭义的指进士科举,即指从隋代设置进士科举之后产生的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2008.07

 

14、科举制的产生——隋代进士科(理解)

【单选】1、科举考试是______时创立的。(   B   )(2008.07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第一个进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朝代是( C )2012.04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5、科举制的确立和完备——唐代科举(理解)

【单选】1、唐代省试考试中及第者中的第一名被称为(  A )(2009.04

A.状元      B.探花      C.举人     D.贡士

       2设立武举的皇帝是(  C    )2010.042010.072011.07

A.杨广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朱元璋

3唐代被举送参加省试的考生称为(   B   )2010.07

A.进士       B.举人        C.贡士         D.解元

 

16、科举制的变革——宋代科举。(简单应用)

 

17、(识记)八股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的清规戒律,字数上一般在三百字到七百字之间,结构上每篇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九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者合称“帽子”,申明题意;入手是引入本题后四者才是文章主题,正式议论,有分别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合称八股;篇末用大结收束,借题议论。

   试贴诗:它和八股文一样,也有严格的结构和形式。形式上应为五言,十六句,除首尾各两句不用对偶外,其余各联都必须对偶;结构上首联称破题、次联称承题,应包括题目大意,三联相当于起股,四、五联相当于中股,六、七联相当于后股,结联相当于束股。试贴诗多为应制之作,文字必须庄重典雅,内容上歌颂功德,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类似于文字游戏。

 

 

 

18、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四级考试制度。(综合应用)

①童生试:考生称“童生”指没有取得县学、州学、府学学生资格的人,与年龄大小无关。因此读书人都必须参加童试,取得入学资格。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通过院试就标志着成为地方官学学生,故称“生员”俗称“秀才”。院试以后,生员还要参加由学政主持的岁试和科试,科试合格的生员才能参加乡试。

②乡试:在南京、北京和各省省会举行。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称“大比”,考期在农历八月,故称“秋闱”。乡试通过者称“举人”,俗称“孝廉”。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以下称“经魁”“亚魁”“文魁”。

③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在京城贡院举行,称“春闱”。会试录取者称“贡士”。

④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状元、探花、榜眼。

 

【单选】1、明清时期会试中的第一名叫( C  )(2009.04

A.秀才      B.举人      C.会元     D.亚元

        2、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中试者称为______,可以直接授任为官。(   C   )2011.07

A.生员        B.贡士        C.举人      D.会元

【简答题】简述清末科举革废的基本过程。(2011.07

清末科举革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是1898年戊戌变法以前。主要措施是兴办学堂,实行与科举分开的维新教育,但仍然以科举为主、学校为辅。第二阶段以1898年戊戌变法为高峰。主要措施是试图整合科举与新式学校的矛盾,尤其是试图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废弃八股,开设经济特科。第三阶段是1901年以后。以张之洞为首的改良派一开始主张逐步减少科举中额,渐废科举。但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使他们感到沉重的危机感,改为联名停科举,84号清廷颁布停止科举的上谕。这一颁布,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和近代考试制度的诞生。

 

19、科举制的功过。(综合应用)(2008.042008.072010.07

(1)成功方面:首先,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通过考试取士选官,把选拨和任用官吏的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使录用官吏有了相对公平的客观标准。其次,科举制吧学校教育和任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政府掌握,使读书、应考、做官三位一体,在考核中注重真才实学,为各阶层人士开辟道路,扩大和巩固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再者,给国家管理带来的若干新气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有力支撑和文化教育的导向灯。

(2)负面方面:考试方法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仍不健全,比较看重文才和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取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中科举容易获得高官厚禄,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前后生活反差极大,使得考生热衷于攀附权贵、打通关节、科场腐败、作弊现象屡禁不绝;鱿鱼科举只考儒学,中国士人只有钻研儒学才有出路,独尊儒术的价值取向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十二章 货币与度量衡制度

考核知识点

1、(识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海贝、夏商西周时期的陶贝、石贝、铜贝、银贝、金贝,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货币体系(布钱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楚币体系)

2、中国古代货币系统的特点。(综合应用)(2010.042010.07

首先,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中国货币产生年代最早,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有着很强的延续性。其次,中国货币种类多样,形式丰富。再次,中国古代货币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中国货币影响覆盖亚洲,甚至波及世界。

3、统一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识记):

半两钱:秦时半两钱的币材为铜,钱币面有“半两”二字,“半面”既是钱币的重量,也是货币的币值,这种货币重量为币值的货币,称为铢两货币。

五铢钱: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为主要铜钱货币,也是圆形方孔,钱币重量为五铢,而名为“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货币。

通宝钱:唐高祖创立了一种新的钱币体制,即“开元通宝”。

【单选】1、创立“开元通宝”的皇帝是( D  )(2009.04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祖

【多选】秦朝统一度量衡,钱币统一使用秦半两钱,“半两”是指(    CD     )2012.07

A.秦朝       B.皇帝年号      C.重量      D.币值       E.流通标准

 

4、中国古代的纸币(交子、元钞、宝钞)。(简单应用)

【单选】1、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宋代的(   A   )(2008.07

A.交子  B.飞钱  C.银票  D.银钞

2、真正意义上的纸钞——交子出现在(  B )(2009.04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宋朝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钞(   B   )2011.072012.07

A.元钞        B.交子        C.宝钞       D.飞钱

4、清咸丰时期发行的“户部官票”,又叫(   C   )2011.07

A.大清宝钞       B.钱票      C.银票      D.钱钞

 

【名词解释】

交子: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宋朝,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钞---交子。宋交子最初为民间所发行,首创于四川,交子相当于现代的汇票,可随时兑现,代替纸币在市场流通。(2010.04

 

5、古代中国社会货币的典型——银两。(简单应用)银两制式将白银这一贵重金属的重量作为币值单

位。

【单选】1古代中国社会货币的典型是(   D   )2010.04

A.交子          B.元钞          C.宝钞        D.银两

 

6、近代货币——银元(简单应用)银元最初是 “舶来品”,由国外输入国内。

7、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综合应用)(2012.04

1)首先,度量衡器的制造应用了大量的科学原理。量器的制作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量器的产生与完备,则与中国古人对物理学的原理认识的逐步加深有关。(2)其次,度量衡值的确定,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和应用。以音高定长度的量值;中国古人还尝试过以金属比重定长度、重量的标准;此外,中国古人也尝试过用纯水的比重做重量标准。

 

 

 

 

8、中国度量衡的起源和初步发展。(识记)

【简答题】简述中国度量衡的起源与初期发展。(2009.042011.04

我国的度量衡起源于上古的原始社会。(1分)原始人群在劳动生产和生活当中,逐渐产生了对数和量的认识,便有“结绳记事”、“布手知尺”、“手捧成升”、“迈步定亩”、“按量估堆”之说。“度量衡”一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2分)至商周时期,人们开始应用“尺”、“寸”(长度)、“匀”、“寽”(重量)、“秉”、“缶”(容量)等度量衡单位;周代还有所谓“度量衡”之说,天子设立专门官职掌管度量衡,保证度量衡的一致。春秋战国时期,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度量衡趋于精密。不过,这一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地之间计量单位并不统一,呈现出混乱的局面。度量衡制的混乱,给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生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2分)

 

9、中国度量衡制的建立——秦汉度量衡制(简单应用)

中国第一次实现度量衡的统一,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以秦国旧的度量衡制为基础,将这些标准强行向全国推广。采取的措施有:(1)检测旧有的度量衡器具以及制造大量的度量衡标准器具,发至全国各地,并刻上统一度量衡诏书,以示标准统一。(2)以法的形式,限定度量衡器的误差范围。汉代度量衡一承秦制,两汉之度量衡单位与进位和秦代基本相同。对中国度量衡制进行理论化阐述,是自汉代开始的。

【单选】1、中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的皇帝是( B  )(2009.04

A.周文王     B.秦始皇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我国最早对度量衡进行系统说明的著作是(  C )(2009.04

A.《吕氏春秋》    B.《墨子》    C.《汉书·律历志》    D.《尚书·舜典》

 

11、 中国度量衡制的延续和发展(三国至明清)。(简单应用)

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对度量衡的第二次统一。由唐至清,度量衡制基本延续了隋代的标准,在单位量制基本统一的基础上稳步发展。首先是度量衡管理的制度化,其次是对度量衡单位的调整和理顺。清末,西方度量衡特别是米制标准的传入,给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带来很大的冲击。

【单选】1、中国度量衡的第二次统一是在______时期。(   A   )(2008.07

A.隋朝  B.西晋  C.三国  D.西汉

        2中国度量衡器发展的成熟期是(   D   )2010.042011.04

A.春秋       B.秦代      C.汉代       D.明清两朝

3在中国历史上,对度量衡进行了第二次统一的是(   D   )2010.07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隋文帝

4、中国第一次实现度量衡的统一,是在( B  )2012.04

A.夏代        B.秦代       C.宋代        D.明代

11、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器具(尺、卡尺、权衡、杠杆、五量合一、戥子)(理解)


更多内容,请查看

更多成人高考学校,请查看“成人高考院校库

报名留言 留言后,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目前学历:
报考专业:
"自考大专04121中国文化导论考试考核知识点"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通话 微信咨询 网上报名